纪实

BUCT news

最新排行

最热排行

【北化纪实】首批录取通知书签发,来听听准新生们怎么说……
2019-07-17 供稿单位:新闻网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推进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新闻网开设“北化纪实”、“北化学子”、“北化人物”、“北化之子”栏目。本期“北化纪实”推出我校2019年首批录取通知书签发背后的故事。

(校记者团 刘笑宇)7月17日,我校在京普通本科批次招生录取结束,校长谭天伟为2019级优秀本科新生代表签发录取通知书并进行座谈,同时为大家赠送书籍《探索化学 化工 能源之奥秘》。今天,我们就带大家和这些准新生聊聊他们的报考故事……

最坚定的选择

范秋涵是在给学生上花样轮滑课的途中知道录取结果的,家里打来的那通电话里她只抓住了三个关键信息——被北京化工大学录取了、她是学校里北京市理科的第一名、明天由校长为她现场签发录取通知书。“我觉得特激动,高兴地我昨天晚上一宿没睡着觉!”她今天特意化了妆,从谭校长手里接过录取通知书的时候还有点小紧张。

范秋涵说她“特别喜欢物理,材料专业对化学物理知识要求比较高,又是学校的优势专业”,报考的时候一门心思想学材料类,从官方公众号等渠道了解到北京化工大学的情况后,更坚定了自己的选择。“我就想学工科,对咱们学校的实验室也特别感兴趣。我觉得材料类的研究应用比较广泛,将来不管是读研还是就业都可以拥有更多的选择。”虽然有人跟她说女孩子不适合做研究,但这个从初中就觉得搞学术研究“很酷”的北京女孩,还是想在她所期望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我还希望能修一个双学位,接触文科类的知识,各方面都发展一下。”谈到对大学生活的期待,范秋涵眨眨眼,又补充了一句。

崭新的开始

来自北京市第八中学的张爽扎着低马尾,这个文文静静的小姑娘对数学有着天然的喜欢,根据考试分数进行院校选择之后,她没怎么犹豫就填报了北京化工大学的大数据专业,这是一个新增的专业,一个发展的新方向,也是她在大学生活的新开始。

“大数据是个热门专业,报考前上网搜了一下,觉得学校环境不错,听说学习氛围也很好,就挺喜欢这个学校的。”张爽讲话语气温柔,内心也住着个活泼好动的小姑娘,她“希望自己大学生活能够很充实,有社团活动也有学术学习。”希望她在北京化工大学,能够开启一段新的丰富多彩的人生旅程。

两代人的缘分

石博韬今天穿浅蓝色的衬衫,打了领带,戴上眼镜负手站在桌前的时候像个小大人,来自北京市第十九中学的他选择了进入绿色化工与新能源实验班就读,填报高考志愿时,家里人对他做了专业评估,认为他适合学理工科,再加上自己对化学学科的喜欢,最终选择了填报妈妈的母校——北京化工大学。“我为化大输送了新鲜血液!”石博韬的妈妈笑着跟我们说,她是北京化工大学信息学院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博士生,让孩子填报自己的母校,除了有对母校的感情,更多是出于对孩子未来发展的考虑。她认为“绿色化工与新能源”这个专业的发展贴合国家的发展方向,北京化工大学的化工类学科更是世界一流学科,进入这个学科学习,将来能够接触到顶尖的科学研究和学术成果,也能服务于国家的战略需求。“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嘛,这也是我们选择化工大学的理由!”

谈到未来的发展,石博韬说,自己既然来了这个专业,那就一定要考个研究生,往更高更深的科研领域去走一走。

有趣的是,石博韬昨天看到朋友圈才发现,他的同班同学王新也被北京化工大学录取了,就读于生物工程专业。高中时,两人分别是班上的男班长和女班长,老师和家长们讲起来,都说这是个奇妙的缘分!

考入妈妈的母校,和高中同班同学的相遇,这一段和北京化工大学的深深缘分,对他来说,一定是人生里一抹难以忘怀的亮色。

没缘由的喜欢

人大附中的张博文高考录取时填报了材料类专业,选择的理由很简单,“说不出来为什么,就是喜欢。”他在自己的分数段能填报的专业里挑了又挑,还是把自己喜欢材料类放在了前边。“我挺喜欢这个专业的,材料类跟生物沾边——我也喜欢生物。将来想往医疗类的领域发展,我之前看过医疗企业的招聘信息,医疗器械的研发是需要特殊的材料,刚好和我的专业贴合。”通过前期的信息收集,张博文对北京化工大学也有了初步的印象和了解,他发现学校硬件设施比较好,校区离家也近,学习之余还能去羽毛球馆打打球,这也是他期待中的大学生活。

提到未来的打算,张博文说他准备“好好学习,多在图书馆泡一泡”,读完本科之后先考研,有机会的话一定要考博。

文和理的碰撞

来自北京市第十三中学的张瀚宁是在场为数不多的几个文科生,她报考了公共管理类专业。张瀚宁说,她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填报的大部分是理工科院校,她认为自己是个文科生,思想一直比较偏文,因此想在理工类学校里能多接触学习到工科的思维方式。张瀚宁说:“这个时代是科技的时代,理科生搞科技、文科生就是要把科技转化成老百姓易懂的语言,这样会对理工的科技发展更有帮助。”而张瀚宁的目标,恰好是想依靠从公共管理这个学科学到的基础知识,去应用、实践。张瀚宁的妈妈也告诉我们,她希望女儿能够到理工类的学校学习,是为了拓宽视野,文理兼蓄,多多接触现代化的科技发展,再依靠自己的文科学科优势,去探索更为广阔的领域。“现在都在提AI、人工智能嘛,机器替代人去工作,机器替代不了人的地方,那恰好就是人文学科所研究的地方了,我希望她学到的就是这样的东西。”

也许是因为曾经参与支教活动、希望工程、儿童营养健康等公益项目,张瀚宁的脑子里一直在构想一个关于女性健康的公益项目,“希望能到大学里去实施自己的想法,做一些公益宣传,希望可以有机会实现吧!”讲到自己心里的小小火苗,张瀚宁的眼睛亮亮的。

对于大学生活,张瀚宁也有自己的初步规划,她希望:“大一考过四六级,然后去学习雅思和托福,再加入一些有益的社团活动,未来或许出国留学,去看看不一样的天地……”

今年9月份,这些准北化人就要带着录取通知书迈进北化的校门,在这里开始他们和从前任何一段学习经历都不同的大学生活,这里有学术、名师、有挚友、有他们课本之外的绚丽生活,而他们身上,有憧憬、有期待,有对未知专业的好奇和探索的求知欲。他们带着对自己的规划和梦想而来,带着家长亲人的殷殷期望而来,愿他们能在北京化工大学,实现当下所想,找到未来的方向,四年以后再回首时,不曾辜负在北化的青春时光。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