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幅由北化师生设计、种植、养护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稻田画引发人民网、北京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关注点赞。这幅稻田画位于我校昌平校区劳动教育基地“北化知行园”内,由不同颜色旱稻勾勒“绘制”而成,是北化师生深化思政教育,铭记抗战历史的生动实践。
人民网:http://edu.people.com.cn/n1/2025/0923/c1006-40570300.html
人民网+客户端:http://edu-app.people.cn/n1/2025/0923/c1006-40570300.html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https://share.app3.jyb.cn/news_d/cf92c4ed1bf9cc80f4e5f73644f1a918?from=UC92azc3djZYbnBlb2NaNkRvdVR4VDVjOEJnL3NXUlR0YnpEaCtmOFhPZDg1d3NxdGs3SWx3WEsyOWtqTFV1UA==
中国教育新闻网:http://m.jyb.cn/rmtzcg/xwy/wzxw/202509/t20250919_2111393129_wap.html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6125043398915851553&item_id=16125043398915851553&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t=1758526090618&showmenu=false&ref_read_id=5ce2a5a4-76cb-46cc-a1f8-0c0d575cc7db_1759125690736&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北京日报:https://xinwen.bjd.com.cn/content/s68cb9946e4b02424b0c05cd8.html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https://app.bjtitle.com/8816/newshow.php?newsid=6693246&src=stream&typeid=68&did=ccd62265b3f140c19e2ebfdfe1630333&ff=fz&uid=273786&show=0&fSize=M&ver=3.4.1&mood=wx
央视频:https://m.yangshipin.cn/portrait_video?vid=y0000261ti8&serverFrom=510103&pageContext=btype%3Dforum%26cpid%3D18504862570263612%26ctype%3Dcpid%26from%3D100013%26state%3Dinit%26ts%3D1758373168%26vid%3Dy0000261ti8
金秋九月,北京化工大学昌平校区劳动教育基地“北化知行园”内,一幅由不同颜色旱稻勾勒“绘制”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稻田画迎风浮动,吸引来不少师生拍照打卡。
“今年5月起,我们组织师生反复讨论图案方案,最终一致选定该纪念活动标识,这里面的‘长城’‘橄榄枝’‘胜利之门’等元素既醒目又有深意,能让大家在劳作中时时想起那段历史。”该校劳动教育基地负责人介绍,这片稻田画,既是学校深化思政教育的生动载体,更是北化师生躬身实践、缅怀先烈,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鲜活表达。
护土、设计、插苗、管养……四个多月里,千余人次北化师生全程参与土壤分析、图案设计、按色栽插、施肥除草等环节。北京化工大学团委教师尹一林介绍,暑期是旱稻养护关键期,留京参与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保障任务的学校志愿者,充分利用培训间隙轮班巡查维护,仔细观察了解稻苗长势,用实际行动呵护这片特殊的“画布”。
“四个多月的守护,每次给稻苗浇水、除草,大家都会想起是当年革命先烈们的流血牺牲才换来了如今的幸福生活。这种在地里‘长’出来的感悟,比书本上的文字更让人记牢。我们要像稻苗一样,在经风历雨中向下扎根、茁壮成长。”志愿者马芸说。
北京化工大学团委书记徐晓萌表示,这是一堂师生共同参与、生动鲜活的“大思政课”,生动践行了“以劳树德、以劳育美”的育人理念,让学生在躬身劳作中深刻领会伟大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将家国情怀与理想信念厚植于心,让红色基因在劳动实践中赓续传承。
来源:学生工作办公室
编辑:刘一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