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化新闻网7月22日电 7月20-21日,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北京化工大学承办的2025年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畅隆杯”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赛华北区域赛在北京化工大学昌平校区顺利举办。北京化工大学副校长苏海佳,中国工程院院士高金吉,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秘书长助理王玲,竞赛赞助单位青岛畅隆重型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高星,北京化工大学北校区工作办公室主任郑秀英,华北区域赛组委会主任委员、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王维民,华北区域赛组委会副主任委员、河北工业大学张少峰,天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燕山大学等兄弟院校共计20余位专家学者,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相关领导、过程装备系和工训中心教师代表,以及华北5省市25所高校 91 支入围队伍的200余名师生来到本次区域赛现场。大赛开幕式由我校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潘鑫主持。
苏海佳向与会的各位专家和参赛师生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北京化工大学学科建设基本情况,并指出,本次比赛不仅是技术的比拼,更是创新思维的碰撞,是“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生动实践,鼓励学生把课堂知识转化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王玲表示,本赛事自2006年创办以来,始终紧扣国家战略需求,秉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理念,致力于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卓越工程师,已成为过程装备领域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学科竞赛之一。王玲女士希望全体参赛同学珍惜此次交流切磋的宝贵机会,恪守学术诚信,发扬团队精神,赛出水平、赛出风格,各有关高校和企事业单位以此次大赛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共同构建协同育人、协同创新的新格局。
李高星在致辞中指出,科技与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动力,高校青年学子是创新的生力军。作为赛事赞助企业,青岛畅隆始终以创新为驱动,积极推动产学研融合,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公司希望通过大赛为学子提供实践与交流的平台,鼓励他们勇于探索、突破自我。
高金吉院士在致辞中表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是机械、化工、能源、信息、材料等学科的交叉学科。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化已成为过程装备行业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安全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方向。希望参赛学子以创新为引领,并为参赛师生送上寄语:机遇往往归于勤奋学习、善于超前准备的人;成功总是属于自强不息、勇于探索创新的人!
王维民在致辞中表示,将竭尽全力做好各项赛事服务与保障工作,努力为大家营造一个公平、公正、专业、高效的竞赛环境,并鼓励参赛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勇于创新,展现青年学子的卓越风采。
答辩现场,参赛团队通过精心设计的模型展示、详实的技术方案和出色的现场陈述,全面展现了过程装备领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评审环节中,专家组通过听取汇报、质询评议和综合评分,最终确定获奖名单:本科生组26支团队、研究生组14支团队分别获得赛区一等奖。
闭幕式上,河北工业大学张少峰教授作为评审专家代表进行大赛点评,对华北赛区参赛作品的整体质量给予肯定,既体现了青年学子的创新活力,又展现了扎实的专业素养。同时,也对晋级团队提出进一步建议,希望同学们在总决赛前深化项目细节,充分展现华北赛区的实力与风采。
潘鑫宣读了竞赛结果,出席嘉宾为获得区域赛一等奖的团队颁发证书。
最后,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于洪杰致闭幕辞。于洪杰向获奖团队、专家评委、志愿者及赞助企业青岛畅隆重型装备有限公司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她高度赞扬了参赛学子聚焦“数智化赋能过程装备”的创新方案,展现了华北地区高校的专业素养与创新活力,并鼓励同学们将赛场智慧转化为产业动能,深耕过程装备领域。祝愿晋级团队在全国赛中再创佳绩,并宣布赛事圆满闭幕。
此次大赛的圆满举办,为华北五省学子搭建了展示才华、切磋技艺的高水平平台,有效提升了参赛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拓宽了学术视野,强化了团队协作与创新意识。展望未来,北京化工大学将携手华北地区相关兄弟高校,以此次赛事为契机,深化合作,优势互补,共同为培育新时代高素质过程装备领域卓越人才贡献力量。
责编:侯蒙京 潘鑫 梁燕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