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提高基础教学质量,在教务处倡导下,理学院近期组织了数理化系列基础课程公开课。
4月20日上午,北京市教学名师、有机化学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杜洪光教授在我校北区615教室讲授有机化学示范课----醇的化学性质。针对有机化学课程知识点多、记忆量大的特点,杜老师采用了“快速讲授----详细举例----精讲作业”的有机化学教学新模式,令在座观摩的青年教师耳目一新。这种教学模式将“预习-讲解-回顾-复习”四个环节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使学生在每一个环节都要从整体上把握各知识点,通过四个环节的反复加强巩固,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在示范课上,杜老师声音宏亮,讲解条理清晰,板书工整,为青年教师展示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课堂时有师生互动,学生跃跃欲试,课堂气氛活跃。
5月11日,物理系安排本系年轻教师郎海涛老师在教学楼115教室进行了一次公开课,课程内容为《光电子显示器件与材料》,授课对象为物理系电科专业07级光电子方向学生。教务处孟文庆老师、校巡视组马国瑜老师和钟爱珍老师参加了此次公开课活动,物理系全体专业课教师也参加了此次教学活动。
数学系于5月21日和5月26日举行了两次教学公开课,分别由杨永愉老师和吴开谡老师作了高等数学课程的公开课。数学系的广大教师积极踊跃参加。这两位老师分别采用了两种教学手段,即传统教学手段(黑板加粉笔)以及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手段。课后老师们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主要议题是,多媒体教学手段如何在以逻辑思维和演绎推理为主要内容的数学课上,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改变目前在相当数量学生中存在的不欢迎使用多媒体讲授数学课程的看法。在这方面,吴开谡老师作了很好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今后,数学系的老师们,将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方面,大胆尝试,深入实践,互相交流,积极推广好的措施和做法,为提高我校数学课程的质量,做出最大的努力。
(理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