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天空洒落夏日的心情,金黄的麦田熟了,汗水伴着收获的喜悦。第一届昌平区高校环境文化节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界环保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收获了累累硕果。继成功开展多项环保活动后,化学工程学院环保志愿者协会又在指导教师党锋以及北京市可持续发展促进会李俊老师的带领下,组织昌平区各高校环保志愿者,来到位于香山西侧的门头沟区妙峰山镇,开展了第一届昌平区高校环境文化节的又一项重要活动——农村能源环境调研。
上午十时,大家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行程来到了门头沟区妙峰山镇,镇长热情的接待了前来调研的志愿者,并详细介绍了该镇能源环境状况:原本依山傍水的村庄,如今面临着河水接近干涸,环境受到污染,气候日趋恶劣,耕地逐年贫乏等问题。随后,同学们兵分两路,进入担礼、陇架两村实地入户调查能源环境状况,各小组成员手持调查问卷,入户与村民们促膝攀谈,其间,志愿者们详细记录每户村民的家庭基本情况、炊事、采暖等生活用能情况,房屋建筑结构情况,用水、污水和地表水情况,农业和固体废物处理等情况。经过一整天的调查走访,志愿者们看到了新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村民用上了太阳能,烧上了土暖气,接上了自来水管,修起了室内冲水马桶,用上了太阳能路灯。起居设施和村民思想上的变化都给老百姓们带来了更加绿色、节能、卫生、健康、舒适的新生活,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已经在基层生根发芽。同时,同学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陇架村因为河水干涸,农田无法浇灌,影响了村里养殖业、旅游业的发展,并导致大片土地无法得到合理利用,这些归根结底都是环境问题。
作为第一届昌平区高校环境文化节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能源环境调研活动贯彻了党的***精神,把节能减排思想带到了京郊农村,进一步宣传了今年“绿色奥运与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一环境日主题。同时,使同学们真正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开展社会实践和调研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也使文化节的活动在形式上更加丰富多彩,为今后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化学工程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