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我校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
我校第八次党代表大会确立了学校中长期发展的总体奋斗目标,要“把我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在国际上有影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使我校成为国家培养高质量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成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成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者。”
几年来,在学校党委领导下,我校研究生培养站在建设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发展高度,坚持以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为核心,通过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全面提高了研究生培养质量。
一、更新教育观念,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几年来以“加强基础,拓宽口径,鼓励交叉,突出创新”为指导思想,在研究生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方式和必修环节等方面加强创新研究,多次对我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具有一级学科授权点的学科均按一级学科制定了研究生培养方案。在培养方案调整中注重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综合素质、适应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外语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本学科专业的内涵,优化了学科结构、突出了学科特色。对研究生课程的开课学期进行了调整,所有硕士研究生课程尽可能安排在一个半学期内完成,以便研究生尽早进入科研工作,为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根据研究生教育改革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
根据多次修订完善培养方案的实际情况,学校要求广大任课教师进一步转变观念,拓宽研究生培养思路,完善和落实按一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的精神,认真组织修订了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进一步落实了在一个半学期完成课程学习的思路。2005年对298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2006年又组织对344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另外,对新增加专业,组织60多门新开课程制定新的教学大纲。新修订和制订的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将课程内容从传授型课程向创造型课程进行转变,改变了以往把传授知识作为课程教学重点的做法,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将理论教学、实际案例和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有机地结合,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研究生思维方式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力求在教学中贯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思想。
三、加大研究生教材资助力度,建设一批精品教材
根据《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立项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研究生院以北京市精品教材建设项目为契机,精心组织、积极引导优秀教师编写出版特色鲜明、质量上乘、具有推广价值的研究生教材。2004年研究生教材建设项目8项、2005年16项、2007年15项。共出版研究生教材14部,已完稿待出版教材8部。新出版教材根据不同学科、类型的研究生培养的需要,遵循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跟踪世界最新科学研究成果,理论严谨、结构合理、文字精练,反映出学科新知识、新成就,适应了国家现代化建设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适合研究生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要求,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新编写教材中已有4部被列入2007年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立项项目。
四、积极探索研究生教育教学的规律,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促进我校教师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的规律和高层次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我校在总结近几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基础上组织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课题立项,评选出27项校级教改立项,截至目前依托教改项目已发表期刊论文57篇,会议和其他论文40篇;获得校内外奖励12项,其中《构架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探索研究生德育有效途径》获得2004-2005年北京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三等奖。2006年我校又获得三项国务院学位办“十一五”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课题的立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的开展,增强了对研究生教育工作规律的认识,规范了研究生培养环节,进一步提高了我校研究生管理水平。(研究生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