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化要闻

BUCT news

最新排行

最热排行

"迎第九次党代会 谱创新人才新篇"本科教学系列报道之三
2008-01-03 供稿单位:新闻网
      

强化队伍建功勋 尊师重教树典范

办一流的教育,必须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尊重教师是重视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具体体现。学校历来把师德建设作为以德兴教、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和教育创新的重要工作来抓,以良好的师德师风带动和促进学风的全面提升。在全面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过程中,学校以师德建设为重点,开展了评选各种优秀教师的工作,包括评选教学名师、优秀青年主讲教师、优秀班主任、“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伯乐奖”和“新星奖”等活动,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通过评优创先活动,将“五种形象”工程建设落实到了实处,使师德师风建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决定一所学校教学质量最为关键的因素。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和学校第八次党代会描绘的建设研究型大学、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宏伟蓝图,学校以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重点学科、重点发展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教学基地(实验中心)为依托,以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和建设优秀创新团队为重点,造就了一支学术造诣深厚、结构合理、富有活力,具有创新意识、鲜明学科特色的,能够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的师资队伍。2003年以来,我校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比例逐年提高,已达到96.5%,55岁以下教授、副教授每学年为本科生上课的比例已达97%左右。

为提高学校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确保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在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设立了教学团队建设项目。通过建立团队合作机制,教学内容和方法得到深入地改革,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开发,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有了进一步的深化,教学工作传、帮、带工作有了提高。2007年9月,我校以张常群教授为负责人的“工科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本科)”和以谭天伟教授为负责人的“生物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优秀教学团队(本科)”入选2007年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2007年10月,以张常群教授为负责人的“工科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本科)”入选2007年国家级教学团队名单。

学风建设始终是学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主题,学校学风建设依托于班级的学风、班风,班主任老师作为班级建设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建设优良学风是首要职责。2007年,广大班主任老师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创造性地营造了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良好氛围,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了新的贡献。2007年7月,学校适时评选出史晟辉等15名教师为2006~2007学年优秀班主任。

2003年始,学校注重表彰长期从事本科基础课教学工作,具有较高学术造诣,致力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并推荐参加评选北京市、国家级教学名师。学校于2007年5月开展了第三届校级教学名师奖评选活动。评出张卫东、赵素合、张美麟、朱群雄、杨屹等5名教授当选第三届校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007年8月,张卫东教授、杨屹教授当选第三届校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007年8月,我校理学院杨屹教授获得教育部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的光荣称号。2003年教育部设立的“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并对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进行表彰,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次。获得此奖项是高等学校具备教育竞争力和较高社会声誉的重要体现。

至此,我校教师已连续三届获得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的荣誉称号:第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张常群教授、第二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杨祖荣教授、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杨屹教授。(教务处供稿)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