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时讯

BUCT news

最新排行

最热排行

校园传真:不一样的日子 不变的关怀
2003-05-12 供稿单位:新闻网

今春一场“非典寒流”冻结了往日的欢歌笑语,面对北京的严重疫情,我们这些不谙世事初出家门的青年学生,不免有些慌乱和不知所措。开始那些天常会听到同学们小声怨道:“为什么还不放假?还不让我们回家?”但当第二天旭日升起,老师们依然精神饱满的走进课堂时,一颗颗悬浮的心被安抚了。老师就是这样一种拥有神奇力量的人,他们的坚持、从容是无形的“镇静剂”,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校园封闭后,老师们依然按时从市区赶来授课。在学校缩短上课时间后,他们积极有效地对授课方式和内容进行了调整;课下,他们问寒问暖,为大家排解心中疑虑。在这不一般的日子里,是老师送上了不变的关怀。同时这个非常时期也给了我们一个思想成熟,独立面对突发事件的机会,是老师身体力行的引导我们:理性而高素质的大学生应当具备处乱不惊,冷静应对的能力。下面是我们从那些平凡但又令人感动的事情中剪彩的两段缩影:

(一)迈入机房,场面并非自己所想的混乱或是冷清。耳边响起的依然是一双双手轻轻敲击键盘的声音,计算机旁仍旧是那一本本写好预备程序的习题,而我们如平时一样听到共产党员、经管学院C语言老师陆士桓熟悉的轻声指导,他对大家说:“上课时间缩短了,希望大家合理利用;这段时间,课上轻松,注意自学。”他如故的微笑带我们逃离了压抑的气氛。

课后,陆老师常爱与我们聊天,学习、生活无所不谈。这次的话题当然离不开非典。他习惯性的双手在胸前一抱,一副“笑谈非典”的架式。我们问他如何看待学校的安排,他只回答三个字——“必要的”。看到我们有些不懂的眼神,他便解释道“学生不停学,老师不停课,这不仅是对个人的负责,也是对社会的负责。老师们一定会尽最大力量为学生安全着想。坚持上课,也是告诉大家——师生同在,非典并不可怕。这段时间对你们也是一个锻炼,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现你们自身素质,自己具有一定立场,平静面对问题,不被他人及舆论左右;二是提高自学能力,在相对安全的学校里,课时减少了,更多的时间留给了你们自己,也给了你们一个在学习上成长的机会”。当被问及老师们对冒着危险坚持授课是否不满时,陆老师大笑着说“怎么会?‘职责’两个字你们能理解吗!”是啊,老师们就是这样以自己开阔的心胸和自觉履行教师职业道德的言行教育和影响着我们,稳定了同学们的情绪。

(二)这天上课,她又一次在黑板上写下了她的E-MAIL和手机号码,并再三叮嘱大家,不管在学习还是生活方面出现问题,都尽可能及时地向她反映,她会尽力帮助大家。

假如你在2002级环工和制药专业中搞一次民主测评,毫无疑问,她会成为最受欢迎的老师;假如你问一下他们在这个校园里曾为谁感动,她一定是感动主体中的一员……在当时人心浮躁的校园里,她却拥有如此好的口碑!她就是理学院优秀班主任、共产党员于景华老师。

于老师是一位很敬业、很热爱学生的老师,在面对非典的日子里,除了认真授课,她做了更多:

课间时,于老师询问:“大家有什么需要的东西,口罩、药什么的跟我说一声,我尽量帮你们带。”然后她向环工的同学们说起了非典的问题:“大家一定要对自己的身体有信心。北京康复最快的病人接受采访时说,‘我一直对自己的身体有信心’,多锻炼身体,做好自身预防措施。病毒有什么可怕的,你的身体素质好了,它能拿你怎么样?”实际上,于老师在非典的形势并不严重时,就给我们介绍了预防非典的药方。

在给制药专业的同学讲课时,该班一名男生因“疑似”和同班的5名男生均被隔离,那时同学们的心理恐慌是可想而知的。于老师用亲身经历告诉同学们:“一个都不能少。”在非典侵袭时,她有一段时间也特别不舒服,感觉相当疲倦,也感到有些担心和害怕,儿子看到这样,心疼地跟她说:“妈妈,咱们家一个也不能少”。听到这句话,所有的同学为之一震,有的人眼泪在眼睛里直打转。老师接着又说:“一个同学被隔离了,你们要多跟他联系,安慰他,咱们这个班集体一个也不能少。你们给家里打电话,一定要报平安,让爸爸妈妈放心。你给自己信心,爸爸妈妈也会因你而更有信心,家里的人才能互相影响,家庭才能保持温馨,咱们和家里人一个都不能少……”。这时的教室里,每个人都在认真地听老师讲话。大家在思索,我们面临着困境,而老师面临着比我们更危险的境况,但她更多的是想帮助我们,是为我们着想。课下,当我向老师提出采访时,老师只说了一句:“只要学生开心,我们做什么都无所谓。”

当金辉撒满大地,校车载着老师们远去时,我们感受到了太多的平常与不平常。黑板前留下他们温馨的话语,草坪上印下他们轻浅的足迹,脑海里是不曾远去的关怀。举目,教学主楼上红幕白字赫然醒目:化大之歌,师生共谱。母校宣言,你我共创。于是我们紧握手中的课本快步向教室赶去。

(北区学通社供稿)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