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光明日报客户端以《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为乡村孩子播撒希望的种子》为题,报道学校近十年来,连续选派研究生支教团扎根西部、建功西部,坚持以高校教育之力服务地方发展,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用专业知识赋能西部地区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让青春在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绽放绚丽之花。
报道链接
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ce1e58d340e54a099359163f1d9eadf1
报道内容
近十年来,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耕耘教育沃土,在基础教育中拾取希望的麦穗,为乡村孩子播撒希望的种子。
2015年,伴随着脱贫攻坚号角的吹响,北化研支团率先将旗帜插在内蒙古科左中旗的广袤草原。此后,他们足迹遍布甘肃镇原、四川剑门关等地。他们扎根西部地区,站好三尺讲台,开展了大量的基础教学工作,累计完成教学5万余课时,覆盖中小学全学科课程体系,部分成员主动承担班主任职责,有效缓解了西部地区师资短缺问题。在深耕基础教育的同时,支教团创新打造“行走的育人课堂”品牌,从国旗下的激情演讲到浸润心灵的思政课堂,共开展200余场主题教育活动,累计覆盖2.5万余名学生。此外,支教团还通过创建校园广播站、电视台等多元社团平台,全方位构建起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
支教团成员们离岗不离心,服务结束后依然与学生保持长期联系和书信往来,给与他们线上辅导功课、疏导心理、情感支持……10年来,北化支教团累计将100多名西部地区贫困学生送入北京化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知名高校,这是支教团教育帮扶工作的标志性成果,也生动证明了教育在扶贫进程中的关键作用。
一直以来,北京化工大学党委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加强青年学生的政治引领放在人才培养工作的首要位置,引领了一大批青年学生扎根西部大地,谱写了“强国建设,北化有为”的青春篇章。
据悉,近年来90余名北化青年通过西部计划前往新疆、西藏等地区服务,柯剑聪等一批学生在服务期满后毅然选择扎根边疆工作,在他们的示范引领下,到西部基层工作成为了越来越多的北化青年的选择。
北京化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宋来新表示,当前,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进入关键时期,广袤西部基层对优秀人才的需求前所未有,对青年一代的期望更为迫切。北京化工大学将始终胸怀国之大者,牢牢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要求和价值导向,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持续深化富有北化特色的“大实践”育人体系,提升实践育人科学化、专业化水平,把实践育人实效融入国家发展的大课堂,团结带领广大青年投身西部、扎根基层,用专业知识赋能西部地区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让青春在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绽放绚丽之花。
编辑:刘一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