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媒体北化

【中国青年报】这些英烈的墓碑上不再只有名字

4月6日,《中国青年报》大思政版报道《这些英烈的墓碑上不再只有名字》,收录了学校聚焦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通过舞台剧推动“大思政课”建设,让红岩故事“旧事新讲”的生动实践。

【报道版面】

【报道链接】

http://zqb.cyol.com/pc/content/202504/06/content_409411.html

【报道内容】

小标题:舞台剧让红岩故事“旧事新讲”


“何功伟被押赴刑场时要上一百多级台阶,每登一阶,押送者都问他愿不愿意(投降),他都说不愿意。”北京化工大学大三学生李语涵感动于“红岩革命故事展演”活动中舞台上的这一幕。她20岁,而何功伟被杀害时不过26岁。

3月底,“红岩革命故事展演”活动走进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华北电力大学,为近3000名师生讲述红岩故事、中国革命史。展演由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等单位打造,自2020年在重庆大学首演以来,已在多地高校演出。

李语涵家在四川,曾在长辈口中听到过、在课本上学过、在重庆歌乐山“看”到过红岩精神,但当她观看演出时,再次为之落泪,“除了广为人知的红岩英雄,这场演出让我认识了更多不为人知的共产党人,他们也同样伟大”。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馆藏的《红岩》小说及衍生作品共有104种,小说曾在20世纪60年代掀起“红岩热”。而舞台剧的演绎,为红岩故事提供了新讲法。李语涵告诉记者:“通过这场演出,红岩精神在我心里更具象化了。”她认为,剧目可以让简单的几个字或一段话变得生动形象,更容易被接受。

重庆红岩干部学院教师邓涛在展演中饰演小说《红岩》作者之一罗广斌,在他看来,展演“不同于灌输式教育”,人物、文物、故事都是真实存在过的,能够直击人心,“留白很重要,我们向大学生抛出问题后,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接受”。

在北京化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梁永图看来,“如红岩精神这样的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的奋斗历程的见证,我们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编辑:刘一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