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评选中,我校获中国专利金奖一项,优秀奖二项,创历史最好成绩,标志着我校不断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成效初显。
【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金奖项目介绍】
高纯化学品作为电子信息、航空航天、高新材料、医疗健康等领域的高端基础原材料,面临国家芯片、化工产品高质量、高端化发展的重大急需,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散装填料是高纯化学品分离提纯的核心技术装备,但现有散装填料压降大、通量小、传质效率低,生产的芯片用电子化学品、石化化工产品等存在纯度低及杂质含量高的问题。
我校化学工程学院李群生教授首创了“一种高效传质分离散装填料结构”,包括多层结构紧密贴合的散装填料本体,散装填料本体的环壁面具有波纹角组;其下部为喇叭口状;在其内部形成截面面积相同的三个通道。有效增加了填料的结构稳定性和传质面积;提高了气液两相的流速,降低传质阻力,提高了总传质系数、分离效率和生产能力,降低了能耗和减少化工排放;缓解了其他散装填料难以解决的壁流和沟流问题,增加了液膜传质面积,提高了传质效率。
本专利成果自2020年6月开始应用,已成功应用于超过二十九家单位,生产出10N级高纯硅、杂质含量为10-12量级的二氯二氢硅以及高纯聚氯乙烯、电子级甲醇等,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中国专利金奖专题展区
【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项目介绍】
合成橡胶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军工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采用引发剂或催化剂引发单体溶液聚合或本体聚合时,若活性中心未能及时彻底地终止反应,则体系中残余单体可能在活性链端上继续增长,导致分子量继续增加,造成聚合物溶液在储存过程中产生门尼粘度或聚合物分子量增高的现象,影响聚合物稳定。橡胶产品由于聚合液粘度高,导致难以管道输送、凝聚和分离,这是制约行业高效安全稳定生产的关键环节。
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吴一弦教授科研团队联合中国石化科研团队开创的“终止聚合反应和/或降低聚合物溶液粘度的添加剂及方法”针对合成橡胶生产中分离和后处理两个工艺单元开展了创新研究,发明了一种复合添加剂,不仅大幅降低聚合物溶液粘度,减少聚合物溶液输送阻力和能量消耗,而且快速、彻底地终止聚合反应,有利于提高聚合液浓度、提高产量、提高生产效率和稳定产品品质。
合成橡胶生产装置及产品展示
以高端机床和航空发动机为代表的高端机械装备是国家智能制造计划核心组成部分,而不平衡振动是其转子系统振动超标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制约机械装备的高参数化和智能化发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难题,我校机电工程学院潘鑫副教授牵头自主研发了“一种径向励磁电磁滑环式自动平衡装置”,创造性的采用径向励磁结构和永磁-电磁联合驱动方法,避免了传统轴向励磁结构中配重盘偏摆碰磨、驱动效率低等问题,有效提高了装置的运行稳定性和驱动效率。
相关技术可广泛适用于轴承、齿轮、曲轴等精密件加工领域以及航空发动机等高端机械装备领域,已在多家单位实现了转子系统不平衡振动的精稳抑制,有效改善了设备的运行效率和运行可靠性,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自动平衡试验台及现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