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校园时讯  党建思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在北京化工大学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

2021年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收听收看纪念大会直播工作,精心安排,周密部署,积极组织全校师生员工以各种形式收听收看大会直播。学校师生员工热切关注纪念大会的召开,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度认同,对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倍感振奋和自豪,对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一致表示将深入学习讲话精神,传承和发扬脱贫攻坚精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接续努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北化智慧、北化力量!

一、对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倍感自豪和振奋

北京化工大学党委书记袁自煌:今天,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表彰了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我校派往内蒙古科左中旗扶贫干部徐泽敏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系统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精准施策、精准扶贫,经过8年持续奋斗,取得决战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丰功伟业。我认为这一丰功伟业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党领导人民创造的奇迹,是人类脱贫史上的奇迹,必将泽被全民、功盖千秋、彪炳史册,更加充分彰显了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大德大善大仁大勇,充分说明我们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更加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心系人民、为了人民的崇高风范,不愧是中国人民的好领袖。今天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事迹和精神感人肺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催人奋进。“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是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动力,必将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牢记初心使命,从脱贫攻坚精神中汲取强大力量,更有成效地完成好大学“四个服务”职责,接续助力帮扶地实现乡村振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北京化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天伟:8年的脱贫攻坚,8年的持续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所形成的脱贫攻坚精神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的有力彰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北京化工大学将充分发扬脱贫攻坚精神,紧紧扭住教育这个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凝心聚力、攻坚克难、脚踏实地、久久为功,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发挥学校学科、人才、智力等优势,开展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健康扶贫、消费扶贫,坚决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不断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胜利。

北京化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任新钢: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这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使我们感到热血沸腾、人心振奋。一直以来,我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的决策部署,突出科教优势、坚持多措并举,集全校师生之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这场硬仗。我作为扶贫工作的参与者,不禁为中国共产党持续向贫困宣战的胸怀气魄所激励,为全校师生昂扬向上的干劲所感染,为科左中旗迸发出的强大活力所震撼。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校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决心,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进一步加强科学谋划,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服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北化智慧、北化力量。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国内合作交流处副处长、科左中旗政府党组成员徐泽敏:脱贫攻坚战是党和人民必胜的一场‘战役’,能成为这场‘战役’中的一名‘战士’,是我的荣幸,今天我作为北京化工大学脱贫攻坚工作代表,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内心无比激动和振奋。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慰问,充分肯定了全国脱贫攻坚战士的付出,极大的坚定了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斗终身的信念。今天受到鼓舞的,不仅是深入基层扶贫的我,更是全国各地脱贫攻坚的战士们!我会把这份荣誉带回学校,带回科左中旗。我坚信,它将会激励我们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乘势而上,一鼓作气,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工作,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浩荡征程中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扶贫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内合作交流处处长何雨骏: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中国之所以能如期完成脱贫任务,正是由于共产党人以人民幸福生活为出发点,积极为贫困群众做实事、解难题。我校高度重视定点扶贫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关于扶贫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结合旗情、发挥优势、精准施策、精准发力,逐步形成了“党建、教育、科技、产业、消费、就业”六位一体的帮扶模式,并取得积极成效,助推科左中旗脱贫攻坚。“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作为党员干部,今后定会牢记初心使命,学习领悟党史内涵,并以获奖者为工作榜样,认真学习脱贫攻坚中的先进人物,为乡村振兴再创灿烂辉煌。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教研室主任张丽荣:今天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国胜利。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百年奋斗中创造的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832个贫困县、12.8万个贫困村、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一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是中国共产党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的结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中国力量、中国精神的充分彰显,是数百万包括1800多名为此献出生命的扶贫干部带领贫困群众奉献苦干的成就。这一亘古未有的壮举,是全党全国人民为迎接建党一百周年的最好献礼。今后每一位平凡的我们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拼搏奋斗,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二、脱贫攻坚为贫困地区带来了根本性变化

机电工程学院院长杨卫民教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亿万人民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作为首都高校的一名教师深刻地感受到了这春雷般惊天动地的伟大变化。例如:在疫情期间组织线上教学时,特别担心家住偏远贫困地区的学生会存在网络不通,缺少智能终端等问题,但是,这一年多来的实践证明,我们北京化工大学的云端课堂智慧教学顺利畅通地连接到了每一位学生。联想自己当年湖南老家遇有特大急事发个电报都要惜字如金的往事,由衷感叹我们国家的脱贫攻坚战役为贫困地区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奋斗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我们还要继续努力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扶贫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张睿:当听到习近平总书记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的那一刻,我心潮澎湃、激动万分。作为北京化工大学的一名扶贫工作者,八年脱贫攻坚路上,我们听到了失学儿童重新坐在宽敞明亮教室里的朗朗书声,看到了贫困户在青砖大瓦房旁细心照料新生牛犊时的满面笑容,感受到了科左中旗形成特色支柱产业、开辟绿色致富路时焕发的勃勃生机,这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人间奇迹。作为一名中华儿女,一名扶贫工作者、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感到无比自豪。“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掷地有声、振奋人心。我们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永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继承并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在乡村振兴路上一往无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宏愿而奋斗。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石淑先:回顾上世纪八十年代,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今天,我们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脱贫攻坚凸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为贫困地区带来了根本性变化。实现精准扶贫,深入调研、准确识贫是前提。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由此产生大批留守儿童。精准扶贫,确保留守儿童不成为被遗忘的群体。2020年生物材料系研究生纵向党支部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与内蒙古保康镇哈沙吐嘎查党支部结对共建,对贫困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帮扶。以“扶贫+扶智”为目标,通过捐书捐物、交流分享的方式,支部党员和受助儿童进行互动。定期深入讨论在帮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针对受助儿童的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调整与实施。在这个过程中,脱贫攻坚深深影响着彼此。我们要通过更加精准地服务,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照顾,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经济管理学院思想政治辅导员张宇: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千年梦想,圆梦今朝,我们党抱着“一个不能少”的坚定承诺,带领全国人民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这是只有在我们党的坚强领导下才能实现的中国奇迹,很荣幸我曾作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参与了这场“战役”,六年来我们支教团队伍一棒接着一棒在科尔沁草原上奋斗,亲眼见证了国家级贫困旗县科左中旗的脱贫之路,从尘土飞扬变村村柏油路,从农副产品滞销变全国知名产品,我们从农牧区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中感悟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优势。现如今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辅导员,我要主动为广大青年学生们讲好脱贫攻坚中的中国故事,带领广大青年深刻感悟中国力量,坚定中国自信,引导广大青年毕业后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青春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百年华诞。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计科1804班于萦雪: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在,四川凉山“悬崖村”的村民走下了2000多级钢梯、云南完成了“溜索改桥”199座、宁夏西海固地区逐步告别水资源短缺。这是党的坚强领导带来的成果,更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成果,这场彪炳史册的伟大奇迹让我们看到了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先进个人、先进集体等等无数榜样。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深受鼓舞,必将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牢记于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身力量!

三、脱贫攻坚凸显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赵静: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是我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再一次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再一次证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引领亿万人民,无坚不摧、所向披靡的强大政治优势。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的感人事迹也再一次证明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性,以及扶贫工作与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的重要性。作为高校教师和基层党组织书记,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的讲话精神,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始终把师生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机结合,努力工作助力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从中发挥好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取得育人新成效,用实际行动向书写动人脱贫故事的平凡英雄致敬,向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献礼!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党总支委员毕文锐: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庄严宣告了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脱贫攻坚伟大斗争凸显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一定要将总书记的最新讲话精神及时融入思政课教学,积极引导学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投身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来。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教研室副主任黄晓丹: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是无数扶贫人用青春、热血乃至生命,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换来贫困地区“喜看稻菽千重浪”的历史巨变;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六亿神州尽舜尧”的全体人民团结奋斗,在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下创造的又一人间奇迹。“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要在新时代条件下高扬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庄严承诺。

数理学院数学学部副教授、校定点扶贫工作队成员常玉:新中国成立前,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现在,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脱贫困、奔小康”,就是要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就是要实现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一百年来,我们党始终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累计选派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每年保持近100万人在岗开展驻村帮扶,“哪里有贫困,哪里就是主战场”。广大扶贫干部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艰苦付出和默默奉献履行使命、兑现承诺,生动诠释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价值底色。“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之处,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就是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矢志奋斗,把人民至上刻写在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之中。

四、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化学学院教授张丽丹:观看表彰大会,一位位“奋进”“贡献”“奉献”“创新”的脱贫攻坚楷模让我们感动和震撼。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总结了八年的脱贫攻坚的伟大成果和脱贫攻坚精神,更让我们备受鼓舞。我们北京化工大学的“心桥工程”教育精准扶贫内蒙古科左中旗保康中学的公益团队,正是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思想,饱含教育情怀。回忆一年半的扶贫经历,一个个线上线下的高端讲座、一个个线上线下教学问题的答疑解惑、一个个实验项目研发及手把手的培训……每一次对接交流后老师们的收获、每一次看到孩子们的进步,我们心里都无限欣慰。我们用教育教学领域的创新做法,帮助那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帮助孩子实现“我要上大学,我要上好大学,将来服务家乡”的美好愿望。教育扶贫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没有终点的长期任务,在这条道路上更需要我们去探索如何做好高质量的教育教学的精准扶贫,采用精准教育扶贫的科学方法,“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扶真贫、真扶贫,脱贫结果必须真实”,我们的目标是要真正实现扶贫地区的教育教学的质量的提升,在扶贫攻坚探索中走出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精准扶贫之路。

机关干部、科左中旗哈沙吐嘎查驻村第一书记靳万民:观看了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我的内心无比激动和自豪。让我激动的是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经过8年持续奋战,我国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这是何等的壮举!纵观世界和历史,只有中国共产党、只有中国才能开创这样伟大的成就!让我自豪的是我参加了脱贫攻坚这场伟大的战役,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能够为脱贫攻坚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我感到非常荣幸!每当看到贫困户脱贫后的幸福笑脸,我倍感欣慰!在脱贫攻坚战中经受了锻炼和洗礼的我,将继续坚持脱贫攻坚精神,为乡村振兴事业努力奋斗!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伟大的中国致敬,向脱贫攻坚伟大胜利致敬!向获奖者致敬!向中国伟大的新时代致敬!

机电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张冰: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为党和国家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为数百万扶贫干部的无私奉献感到无比敬佩和感动,为无数人的命运改变和梦想实现感到无比喜悦和激动,也为学校和自己能够参与到这一伟大事业中感到无比振奋和荣幸。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总书记告诫我们“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我们要遵循总书记的指示,发挥好教育工作者的作用,以饱满的精神和昂扬的斗志,积极投身乡村振兴这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任务,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化学学院研究员雷晓东: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总结过去,表彰先进,展望未来,彰显了党和国家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视,激奋人心,我辈宜加倍努力。结合表彰大会精神,根据自身参加的科技扶贫工作,有以下几点感想:一是作为高校教师,在科研工作中,要以共产党人坚定的信念,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参加到科技脱贫攻坚一线工作中去,顺应时代的召唤,为国家和民族繁荣贡献最大力量。二是要以坚定的战略定力,心无旁骛推动我国农村科技高质量发展。纵观我国人民健康、粮食安全工作,是全面脱贫攻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备条件。保持定力,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判断,全力利用自己的知识,采用科技手段解决农田污染、土壤盐碱化问题。三是要以积极服务基层群众的深厚情怀,不断提高科技扶贫水平。脱贫攻坚工作主要在基层,特别是农村。从吃饱穿暖,到更好的教育、更满意的收入和更可靠的社会保障,需要用科技提高生产力,提供健康的土地等粮食生产资源。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贾梦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摆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扶贫工作取得了彪炳史册、“当惊世界殊”的伟大成绩。回顾过去,我们骄傲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决心,矢志砥砺奋斗,以共克时艰的昂扬姿态、创新争先的有为状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百年!

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许利民:“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实现了100年来向中国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创造了标榜史册的人类奇迹。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能够见证我党伟大承诺的践行感到无比自豪;作为千千万万扶贫工作者的一员,感到无比自豪;作为为脱贫攻坚做出重大贡献的北京化工大学的一名教师,感到无比自豪。十九届五中全会绘制的新蓝图已经徐徐展开,作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挑战的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我再次庄严承诺:我们将接过先辈的旗帜,践行入党誓言,随时准备为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实现贡献全部、牺牲一切。

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干部韩悦:听完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天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的重要讲话,使我鼓舞于我国在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上取得的“伟大历史性成就”,敬佩于张桂梅、黄文秀、夏森等共产党员投身脱贫攻坚一线谱写的一段又一段感人诗篇,振奋于我们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在学生资助领域,国家、社会和学校已经用“真金白银的投入”,践行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需要进一步将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在精准保障我校近400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生活的基础上,引导这些“家里读书郎”树立远大理想、练就过硬本领,真正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使其学成之后能够建家乡、赴基层、入主流,积极回馈祖国和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接续奋斗。

文法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周艳玲:北京化工大学定点扶贫科左中旗,师生扶智扶贫,2020年3月,拥有总人口54万人、全国县级区域蒙古族人口最集中的科左中旗实现了脱贫摘帽。今天,全国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双胜利,世人瞩目,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脫贫攻坚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教师,感受到坚定的信心和力量,也感受到责任和使命。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我们会继续开展脱贫政策、产业发展等研究和实践工作,以实际行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化研1903班张永:脱贫攻坚这项事业是伟大的!短短八年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不懈奋斗下,全国近一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千百年来,困扰中国人民的“顽疾”终于被解决,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永恒丰碑!作为将要接过历史交接棒的青年学子,我们更应树立攻坚克难的信心,在新时代的发展中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用实际行动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篇章中,唱响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奋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