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经济支柱产业,化工为人们创造了美好生活。但近年来,化工事故频发,导致大众谈“化”色变,影响了化工行业的健康发展。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本科2013级第一党支部与中国化工博物馆机关第一党支部具有高度的专业契合度,在多年共建基础上,聚焦化工领域困局,立足支部和党员现实所需,开展主题为“健全化工人才培养体系,助力绿色化工全民科普”的红色“1+1+N”系列活动。
一、“联学联建”,齐心聚力解困局
双方支部联合举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生活会,全面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中有关科普工作的讲话精神;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讨会,激发化工党员“爱国”、“敬业”的责任担当意识。在联学联建过程中双方支部明确各自需求,学生支部需健全化工知识体系,提高化工实践能力;化工博物馆肩负化工科普重要使命,亟需创新科普内容与形式,拓宽科普平台。共建双方以需求为导向,发挥各自优势,商讨制定以“红色支部,绿色共建”为指导核心的共建方案:依托“三全育人”,培养化工人才,结合“三维创新”,推动绿色化工全民科普。
二、“三全育人”,党员模范促成长
博物馆支部为学生党员进行培训,建立“党员先锋讲师团”。学生党员发挥模范作用与专业特长,开展志愿讲解活动20余次,人均时长60小时,党员和积极分子参与率达100%。提升党员的专业能力和责任服务意识,实现“党员引领全过程”。
依托“新生引航”工程,开展“绿色化工初体验”,支部抓住新生入学教育这一重要环节,引领新生走进博物馆感受绿色化工魅力,活动实现“新生教育全覆盖”。并以此为契机,设立博物馆创新实践展示专栏,将我院学生的7项创新成果推介给新生,帮助新生认知专业,提升其创新创业意识。
开办“绿色化工大讲堂”,双方支部联合化工学院“青创联”教师党支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邀请绿色化工领域专家进校园,共计5场专题报告,培养学生安全责任意识,承担绿色发展使命,实现“育人资源全方位”。
三、“三维创新”,党员联动全要素
学生支部深入挖掘校内资源,打造“化工趣味实验室”,特邀学校科普名师David走进博物馆,开设奇趣化工体验课,实现博物馆体验式科普“0”的突破。吸引50余所中小学共计300多名学生走进博物馆,感受魅力化工世界,激发学生化工兴趣,为博物馆科普活动带来新的活力。实现“科普教育形式创新”。
双方支部联合组织开展“爱生活、爱化工”科普大赛,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模型、漫画、海报、视频等形式多样的化工科普作品500余份,并将优秀作品展出于化工博物馆,活动激发大众科普创作热情,丰富科普素材,实现“科普宣传内容创新”。
双方支部携手学院学业发展中心打造“移动博物馆”,将化工博物馆展品模型化、数字化,汇同化工科普大赛优秀作品,将其近距离地展示给大众,800余份科普材料进校园、进社区,传递现代绿色化工理念,实现“科普展示平台创新”。该活动得到人民网、北京日报、中国化工报等多家媒体的专题报道。
四、“多方共赢”,党员支部得发展
一年来,双方支部联合开展主题活动12次,23名博物馆党员和33名学生党员全员参与。在系列共建活动中还有127名积极分子投身其中,200余学生志愿参与,500余大学新生、1000余中小学生和居民切身感受到绿色化工魅力。双方支部党员在活动中得到成长,并将共建成果惠及大众,真正实现红色“1+1+N”多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