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校园时讯   菁菁校园

文法学院学生党支部开展“红色1+1”活动

6月16日,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学生党支部的“红色1+1活动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并参观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优秀典型——丰台区南宫村。文法学院党委书记张亮、副书记付国柱,辅导员代表、30余位文法学院的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一起参与了活动。

重温革命史,铸就报国志


上午,文法学院师生一行来到了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宛平城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展红色共建活动,并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签订了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的协议。

签约仪式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罗馆长简要介绍了共建活动的开展形式,就共建活动的开展对文法学院党支部提出了中肯建议,殷切希望共建活动能持续深入开展。文法学院党委书记张亮随后发言中表示将结合文法学院四个专业的特色,带领文法学院广大学生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开展共建活动,并热情地邀请纪念馆将红色历史带入校园,开展校园微展览活动。

签约仪式结束后,文法学院师生参与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民族精神大讲堂,聆听了由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刘江永教授带来的“中日关系中的钓鱼岛问题”专题讲座。刘教授通过大量史料的具体分析,为参与讲座的师生剖析明了了钓鱼岛的历史归属问题,并鼓励同学们要铸就坚定信念,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随后,文法学院的学生党员们在讲解员王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并在名为“血肉长城”的雕塑下庄严宣誓。

文法学院的师生穿过宛平古城,来到卢沟桥遗址。在刻有沉重历史的桥面上感受到了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国家的发展做出的不朽贡献,感受到了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此次共建活动为文法学院师生共同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志士、树立报国志愿创造了机会,也为今后文法学院学生党支部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共建活动的开展搭建了平台。

和谐新农村,共享中国梦

当天下午,文法学院师生走进了丰台区王佐镇的南宫村,参观了新农村建设,感受南宫村的中国梦。我校2000级公管专业优秀校友,王佐镇副镇长韩天顺热情接待并陪同了师生一行参观了丰台区南宫村的新农村建设情况。

南宫村隶属于丰台区王佐镇,为全国精神文明示范村,是全国旧城改造的模范典型。文法学院的师生先后观看了反映南宫村发展历程的宣传片、参观了村史博物馆、参观了依托南宫村丰富的地热资源建起来的集参观考察、观光采摘、科普教育、休闲垂钓为一体的世界地热博览园。参观结束后,校友韩天顺副镇长向同学们发出诚挚的邀请,希望同学们能带动更多身边的人走进南宫村,感受中国梦的优秀成果。

南宫村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可持续发展模式,代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风貌。此次新农村的参观也让文法学院学生进一步了解新农村,增强了学生服务农村、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进一步树立了服务人民、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艰苦奋斗的品质,增进了对农村、农民的感情,为毕业后服务新农村,扎根基层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参与本次活动的同学们在“走出课堂,走入历史,走出校门,走向基层”的同时,更加真切感受到了一个强盛的国家从苦难中站起来的艰辛历程,感受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易和挑战,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特别是学生党员,更加应该牢固树立爱国意识,努力学习,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