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校园时讯   菁菁校园

我校全面启动2013年受助感恩主题征文活动

为进一步做好国家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宣传工作,加强对大学生的励志感恩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由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中国银行、中国青年报社共同主办的“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活动已于2013年9月22日全面启动。

我校学生资助办公室积极响应,认真组织,广泛宣传,深度挖掘我校受资助学生中的典型事迹。我校受资助大学生踊跃投稿,他们用文字书写自己的青春奋斗故事,在笔尖传递对国家社会学校的感恩之心。目前已收到征文873篇,在2013年10月11日《中国青年报》第7版中,刊发了我校经管学院巴桑旺杰同学的文章《有了您才有了我的今天》,成为第一批入选并刊登的征文(全国刊登4篇)。巴桑旺杰在文章中描写了国家资助对他学习成长的巨大帮助,语言质朴,情真意切,他的励志故事也激励了很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自强自立,刻苦学习,砥砺成才。

“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活动将从2013年9月22日持续到11月30日。学生资助,助我成长;点滴故事,温暖校园。校学生资助办公室欢迎各位老师和同学投稿,讲述发生在您身边助人、自强、成长的感人故事,传递矢志奋斗,励志成才的青春正能量。

此次征文活动是我校学生工作办公室在经济困难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资助办公室感恩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资助办公室多年来坚持强化学生励志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体系的建设,结合经济资助和学生能力提升计划,打造助困与育人相结合的教育平台,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有力保障。征文活动的顺利开展增强正能量的传递,帮助青年学生筑建青春梦想,有效促进了我校经济困难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附:

有了您才有我的今天
——北京化工大学巴桑旺杰

我是一名即将于2014年毕业的本科生,很难想象我能走到今天的这一步。会有多少人能感受到我此时此刻的心情?又有多少人能有我这一时刻的兴奋和自豪?

坦白地说,如果没有这几年的国家资助,我根本没法进入大学,无法享受到这些年的大学教育,更别说我能自豪的走出大学校园、我的未来能有什么样的成就。

2010年8月12日是我人生的转折点,那一天我拿到了我高中三年努力的成果——北京化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全家人都无比激动,全村人也很高兴地说我考上了首都的大学。然而慢慢地了解了各类费用之后,那短暂的兴奋已被那几个标有“人民币”的超大数字给渐渐的消灭了。那些巨大的数字就变成全家人心上的一块大石头。我们家里根本就不能交出这么多的费用:奶奶身体不好,姨妈又残疾,现在付她们的医疗费都很困难,要是再加上我上学,家里人不吃不喝也拿不出那么多的钱。

说实话我当时真的萌生了放弃学业的想法。当时我仔细了解了各种资料后,就豁然开朗了:知道学费可以贷款,还有可以申请国家助学金,有绿色通道。

2010年8月26日我带着2000元——这可是全家的积蓄,来到了北京化工大学,一切都是那么陌生,那么的新奇。当我在各位学长学姐的带领下走到了新生报到处,看着前面的学生一个个的拿着学费报到时,后面排队的我就变得不知所措。突然有一个年轻亲和的男生跟大家一一握手表示欢迎,来到我面前时,他笑着跟我说:“你好!我是你大学四年的辅导员,有任何事都可以找我。”

在辅导员的帮助下,我申请到了四年的国家无息助学贷款,也申请到了第一年的国家助学金一等及校内无息贷款,还申请到了贫困生校内勤工岗位。这样算来,我一个月内可以拿到700多元,减轻了生活上的经济压力。家人听到这些消息后都无比的开心和感激。

此外,在我回村介绍了自己在校的情况以及国家的各种助学政策之后,很多村里的学生也更加坚定了学习的目标,不再为没钱上学的事情而发愁。

此后的两年,我也拿到了国家助学金二等,同样也申请到了校内勤工岗位。而如今我要做的就是用实践证明:这些年来国家给予我的各种资助是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