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个团队坚持三年五载奉献爱心并不难,难的是风雨无阻坚持18载奉献爱心,而且爱还在继续……
——题记

与残障儿童进行交流、联欢

帮助康复中心打扫卫生

“六一”儿童节慰问联欢

捐赠募集来的500余件衣物和图书

参加感恩年会获得“杰出善团”荣誉称号
本网讯(新闻网魏长林 张璇 李挺)“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2011年11月26日,北京朝阳公园的小人国礼堂的舞台上,来自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爱心接力队”的志愿者们,正在与北京市朝阳区玉华残障人士康养服务中心的残障孩子们一起表演手语舞《感恩的心》。这是“爱心接力队”帮助玉华残障人士康养服务中心策划并组织感恩年会的一个场景,也是“爱心接力队”18年以来坚守“爱心传递,接力不止”理念的一个生动缩影……
爱心传递 源于感恩
1993年,理学院“爱心接力队”的志愿者们与北京市朝阳区玉华残障人士康养服务中心共同建立的定向志愿服务组织——“爱心接力队”成立了。从此,理学院大三本科生党支部和学院志愿服务分队,成为了这支爱心传递队伍的第一批主力军。
“当我们第一次走进玉华残障人士康养服务中心,看到那些天真、充满着稚气的残障儿童,顿时觉得,他们是多么需要关爱与呵护啊……他们像一株株初生的枝叶,渴望着阳光的沐浴,奢求着雨露的滋润。”志愿者们走上前去,牵起孩子们的手,带他们跑步,将他们抱入怀里,荡起秋千……
从此,一个长达18年的爱心接力开始了……18年,不论风霜雪雨,还是寒来暑往,大学生志愿者毕业了一批又一批,助残的爱心却一直延续了下来。迄今为止,先后有3000余名同学参与到“爱心接力队”中,“爱心接力队”也成为北京化工大学服务时间最长的志愿服务团队之一。
义务支教,志愿者也是小老师
“爱心接力队”的志愿者们深入了解康养中心残障儿童的情况后,针对他们的需求并结合自身的所长,为孩子们开设了“美术课”、“体育课”等一系列课程。志愿者们还带领着残障儿童一边学习一边做游戏,寓教于乐,在欢笑声中教给他们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孩子们学的很慢,但是我们从不放弃,总是耐心的教导。手语表演一直是孩子们最爱学习的一项内容,为了教好手语,我们总是自己早早开始练习,保证每一个动作的精准性。有的孩子半天做不到位,自己急的又哭又闹,我们就细心地开导他们。”
圆圆来到玉华康养中心已经快一年了,记得她刚来的时候总是用胆怯的目光瞅着周围的一切,不愿意说话,特别孤僻。前不久,玉华康养中心准备在马上到来的感恩年会上安排《爱的奉献》、《感恩的心》两个手语表演,别的孩子都特别高兴,可圆圆却不愿意参加,自己躲在屋子的角落里。志愿者赖丽娜很快就发现了圆圆,她来到圆圆身边,摸了摸她的头,像大姐姐一样关心她,和她说话。当得知圆圆不是因为不喜欢,而是因为自己总是学不会而被人耻笑时,赖丽娜就手把手的开始教她。
“圆圆的协调能力很差,练一个下午也只会两三个动作,刚教会的动作也总是忘记,康养中心的老师们有些泄气,但为了能帮助圆圆学习手语登台表演,我和她一遍一遍的练习。一个动作往往需要分解成若干个动作,口头引导,反复演练、纠正,圆圆才能和准节拍。”就这样,赖丽娜和圆圆经常加班练习,在一个多月的细心教导下,圆圆终于能够独立完成一首歌曲的手语表演了。
感恩年会上,爱心接力队的志愿者和残障儿童们一起在舞台上表演手语,家长们看到自己的孩子能随着音乐大方的表演,激动地流下泪水。
呼唤爱 传递爱 残障儿童需要关注
玉华离学校并不近,志愿者们每次要花近两个小时的时间才能过去,但他们不辞辛苦,无论刮风下雨,都会准时来到玉华。东东是玉华康养中心里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今年已经12岁了。但是因为小时候得病的原因,东东的智力只有5岁孩子那么大,他到现在还不会说话,只会“呀呀”的叫,东东的父母总是暗暗流下眼泪。玉华的老师把东东的情况告诉了“爱心接力队”的志愿者们,从那时起,志愿者们开始手把手地教他独立形成穿衣、叠被、洗漱等生活能力,与他谈心、交朋友。为了帮助东东学说话,志愿者们主动查找资料,一点一点了解残障儿童学习发音的要点,轮流教东东学发音。
志愿者刘炫辰提到,“为了让东东掌握发音方法,我每次都先把枯燥无味的音标反复读上百余次,从中分析出每一个音标的发音特点和技巧,常常张大嘴巴让东东看口形、舌头的变化,让东东摸着喉咙感受声带振动,或者摸鼻子感觉鼻音颤动,体会发音规律。”
三个月过去了,不会开口说话、只会呀呀叫的的东东竟会说“爸爸好、妈妈好”、“凳子”、“馒头”等常用词语。孩子喊出话来的一瞬间,父母紧紧抱住孩子,喜悦的泪水夺眶而出。如今的东东,不仅能告诉老师“早上吃馒头”、“在这里很高兴”等话语,还能跳欢快的舞蹈,对此,老师们都充满了欣慰。
志愿者印红俊说,“智障孩子虽然身体上有部分残缺,但他们纯洁、善良,比常人更有毅力和决心,他们同样拥有理想,热爱生活,所以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帮助,让这些花朵更加茁壮的成长。”
爱心,还在路上……
“志愿服务让我的心变得清纯透彻,从最初见到他们的害怕,到现在和他们手拉手,给他们讲故事,作为一个志愿者,我领悟到了很多事情。”半年前,志愿者苑字飞加入了这个团队,来到康复中心做志愿者。“我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号召我身边的同学来做志愿者,利用我们有限的能力,为这些孩子们做点什么,哪怕是为他们唱一首歌,教他们做个游戏……”
时代在前进,新的风尚文化、道德理念层出不穷,“爱心接力队”并不满足于在传统的服务项目中一味沿袭,他们不断思索创新,拓展思路,寻求突破。因为他们始终提醒自己:爱心的付出,永远都在路上……
“在这个特殊的队伍里,我们在付出中收获友情,在爱心中树立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亲如家庭的队伍里,传承着爱心的星火,我们将继续前进……”
“因为他们的到来,我们这里不仅多了欢乐与笑声,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真心、爱心与诚心,深深地影响和感染着我们这里的每一个孩子,让我们的孩子变得开朗、乐观、自信。虽然一句谢谢不足以表达我们的心情,但是我们还是要说一声‘谢谢!’”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如是说。18年来,“爱心接力队”获得了“北京高校优秀志愿服务团队”的称号,团队成员也获得了“北京化工大学十佳志愿者”、“化大公益之星”等荣誉。爱心接力队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爱心传承者,“爱心接力队”也成为学院里传递温暖、志愿服务的代名词,她用执着树立了一个品牌。爱的明天需要我们共同参与,“爱心接力队”在这条路上扬起了一面鲜艳的旗帜,带领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们一同迎向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