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1+1”将高校学生党建、学生培养与新农村建设、科技下乡有机结合,开启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模式。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学院学生党支部紧紧把握中共北京市委,教工委对红色“1+1”活动的总体要求,结合学院专业特点和低年级学生党员特点,与昌平区崔村镇大辛峰村党支部结对子,开展了主题为“红色支部进农村,绿色环保促发展”的红色“1+1”活动,此项活动获得2009年北京高校红色“1+1”示范活动二等奖。
为了实现两支部交流的双向性,我支部在组织学生党员前往农村进行参观调研,与“村官”进行交流的同时,还主动邀请大辛峰村两委成员、党员干部来到我校,参观了学院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实验室与中水处理教学实践基地。邀请农民党员进高校,参观实验室是对以往只有大学生进入农村进行社会实践的一种突破,做到了“走出去,迎进来”。
在此次红色“1+1”活动中,我支部共赴昌平区大辛峰村7次,开展了包括支部座谈会、与中华环保联合会青年环保志愿者基地共同开展用水、用电、农用废弃物资源化调研、环境支教,组织“小小环保家”项目、“新时期,新‘三农’”支部学习会、见证“三农”,学生党员进果园感受农村发展等活动。
此次活动不但有我支部32名学生党员的参加,更覆盖了2007、2008级各班的入党积极分子48人,主要学生干部近60人。活动还得到了学院党委、崔村镇党委的大力支持。学校主页两次对我支部的红色“1+1”活动进行了报道。
活动中涌现了很多先进的党员典型,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我支部的吴玉萍同志。吴玉萍是中共党员,我院低年级党支部副书记。尽管家庭状况不是很好,但她在任何方面都不落人后。入学两年曾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及院长奖学金。在本次以“红色支部进农村,绿色环保促发展”为主题的红色1+1活动中,她更是充分发挥了党支部负责人的模范带头作用。
红色“1+1”活动,使支部得到了发展,党员受到了教育,同时也发现了在党支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深刻分析了目前学生党支部存在的问题和困境之后,根据学生党员的特点,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学生党支部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继续推进红色“1+1”活动稳步前进:充分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建立完善的反馈体系、找准着力点,关注不同群体学生的需求、切实做好党支部考核工作,提高学生党员工作的积极性,强化模范带头作用、实行“承包制”,调动学生党员参与组织活动的积极性、加强党支部与群众的联系,切实抓好党支部建设和学生专业特长相结合,真正做到服务人民、加强团支部建设,为党支部提供高素质的后备军。时代在进步,我党支部也在不断发展。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在学院党委的指导下,我支部必将进一步强化支部建设,推进红色“1+1”向纵深化发展,为学生党员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化学工程学院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