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北化要闻

赴基层,入主流,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闪光!——北京化工大学举办2010届中石化集团专场招聘会

北京化工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目前学校已经成为石油化工行业中下游领域培养人才最多、学科实力最强的高校之一。长期以来学校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以行业需要为导向,依托行业优势,积极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唱响 “赴基层、入主流、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闪光”主旋律教育。近年来,我校面向中国石化集团、中国石油集团、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等国有重点大中型企业就业毕业生人数稳定增长,“赴基层,入主流,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闪光”就业主旋律教育已显实效。

2010年,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为了进一步开拓毕业生就业主渠道,实现石油化工行业中下游领域首选招聘高校的目标,我校同中国石化集团加强合作,创新模式举办校园招聘活动。本次是中国石化集团下游企业的首场招聘会,本次招聘活动共分为三个部分:中国石化集团重点企业宣讲会;中国石化集团北京化工大学校园专场招聘会;“北化人、石化情”中国石化集团与北京化工大学联谊晚会。

在本次招聘活动过程中吸引了包括胜利油田、齐鲁石化、燕山石化、茂名石化、扬子石化等40余家国家特大型石油化工企业来我校招聘毕业生。据了解,今年中国石化集团旗下大部分公司加大了招聘毕业生力度,纷纷增加了招聘计划,这又将对全国石化院校毕业生充分就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目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已经成为学校毕业生最向往的就业目标单位和最佳雇主,也成为学校毕业生建功立业的最佳选择。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与中国石化集团交流与合作,打造中国石油化工中下游产业首选高校,我校在本次招聘活动中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领导高度重视,保障协调到位。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本次中石化集团专场招聘活动,在招聘会前专门召开校长办公会听取招聘会工作进展汇报,并成立了由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工作小组,统筹推进各项筹备工作。

(二)提升就业信息化水平,加大宣讲会覆盖面。为了让更多学生了解中石化企业,了解企业用人需求,我校在本次招聘活动中,学校充分发挥就业网络优势,利用网络直播形式,设立宣讲会分会场。学生在不同的会议室均能收看到主会场企业宣讲的情况。此外,学生利用无线网络还可以在学校各个角落收看到本次宣讲会,真正做到企业宣讲全方位覆盖。

(三)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推进“石油化工中下游产业首选高校”工作目标。为了使学校同石油化工企业进一步加强合作,增进友谊,推进“石油化工中下游产业首选高校”工作目标,我校在本次招聘活动中还举办了“北化人、石化情”中国石化集团与北京化工大学联谊晚会。在晚会中将通过“携手共进”、“举国同庆”、“继往开来”三个篇章来表现新中国成立六十年伟大征程中,我校与中国石化集团共同经历风雨,携手共进的奋斗历程,也表现我校与中国石化集团深入合作,共同发展,再创辉煌的光明前景。

在本次招聘活动中,学校邀请了在中国石化集团工作的优秀校友分享成功经历,通过师哥师姐的亲身经历,更加坚定了毕业生们到石油化工企业等国民经济主战场就业的信心,通过本次招聘活动,为唱响“赴基层、入主流,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闪光”主旋律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以国家需要为上、以行业需要为先、以社会需要为重”的积极价值观和就业观奠定了坚实基础。

附:

(一)有关招聘活动的具体时间

1、中国石化集团重点企业宣讲会

时间:2009年11月27日19:00

地点:化工大学逸夫会议中心三层学术报告厅

2、中国石化集团北京化工大学校园专场招聘会

时间:2009年11月28日8:30-16:30

地点:北京化工大学就业中心

3、“北化人、石化情”中国石化集团与北京化工大学联谊晚会

时间:2009年11月28日19:00

地点:北京化工大学科学会堂

(二)北京化工大学打造石油化工中下游产业首选招聘高校十大优势

1、教育部直属“ 211 工程 ”重点建设大学;“绿色化工与材料”“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

2、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拥有石油化工学科两院院士8人,“973”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获得者31人次,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0余人,正副教授600余人。

3、石油化工主干专业全国招生人数最多,达4000余人/年。生源分布合理,招生质量居同类高校前列。具有自主招生、体育艺术特长招生等多元招生形式,学生综合素质高,培养模式独特。

4、石油化工主干学科实力突出,面向化工过程学科链条齐全。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材料学、化工过程机械国家二级重点学科,高分子化学和物理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省部级重点学科涵盖材料、能源、化学、工业自动化、检测、控制、机械、计算机、管理、环境、安全、制药等。生物材料、工商管理、法学、电科、公共管理、英语、通信工程等新兴学科焕发勃勃生机。

5、科研实力雄厚,人均科研经费排名全国高校前列。拥有 4 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机构,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部委及企业委托的科技项目,成果显著,效益良好。

6、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能力突出,拥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积极实施“大开放”战略,打造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强。

7、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质量工程”项目等办学指标居同类大学前列。据工程院统计数据显示我校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在石油化工中下游产业排名第一。

8、国际交流和合作广泛,与40多所国外大学有合作关系或者联合培养项目,巴斯夫、拜耳、陶氏、三井化学等国际公司在学校设立奖学金,重视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跨文化工作能力和多语言沟通能力等国际化高素质人才。

9、始终突出“求真务实”的化大品格。学校唱响“赴基层、入主流,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地方闪光”主旋律教育,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学化工、爱化工”主题教育,塑造出“求真务实”的化大人的鲜明品格和特色名片。用人单位一致认为我校毕业生具有严谨务实、责任性强、踏实肯干、勤于钻研的特点且普遍表现出较高的综合能力与较强的适应能力。

10、我校就业中心是北京市示范性就业中心,建设了一站式招聘平台,企业、学生服务满意度高。就业引导紧密结合石化企业需求,对化工人才职业素质和能力需求持续追踪和调研,建立了学校、企业、学生的良性循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