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下午,我校在会议中心举行了第十六次科技工作会议闭幕式,校领导王芳、王子镐、左禹、王贵、盛维勇、丁巨元、郭广生、王同奇以及中层干部、四级岗以上教师一百八十余人出席。闭幕式由左禹副校长主持。
左禹副校长首先简要回顾了本次科技工作会议自11月24日开幕以来的各项议程。随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张卫东、材料学院副院长张立群、机电学院副院长吴大鸣、信息学院副院长靳其兵、文法学院副院长崔伟奇、经管学院教授王明明、理学院副院长万平玉、生命学院副院长袁其朋分别代表本学院向大会汇报了分组讨论情况。各学院重点围绕开幕式上左禹副校长做的工作报告、科技部高新司戴国强副司长的致辞和王子镐校长的重要讲话进行了讨论。各学院汇报人归纳了本学院“十五”期间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阐述了“十一五”期间科技工作的目标、措施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校内科技政策方面的建议。
王芳书记在闭幕式上发表讲话。
王芳书记指出,本次科技工作会以提高学校科技创新能力为主题,总结了学校“十五”科技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分析了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及挑战,研究了今后几年科技工作的任务与对策,为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开创我校科技创新工作的新局面,实现学校“十一五”总体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芳书记指出,必须要重视和加强学校科技工作的规划。在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整体布局的形成过程中,作为一个以工为主、行业特点很明显的高校,我们在“十一五”规划中,要站好位、卡准点,找到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的核心点,必须在以下三方面加强创新能力:第一,在行业共性技术上有所创新;第二,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有所创新;第三,有能力创造新的技术。无论共性技术、关键技术还是创新技术,都需要改革现有的教学科研组织形式,形成国家有需求、学科带头人积极组织谋划、多学科教师广泛参与的三者联动模式。必须要有很强的科研谋划能力、科研组织能力,形成良好的科技工作平台,我们才能够真正在解决国家发展重大需求问题上有所作为。
王芳书记指出,我校完全有能力组织攻关,拿到国家重大项目。作为一个行业性学校我们已经看到了国家的需求、行业的需求和我们的技术优势。比如:化工过程的强化、化工流程工业的改造和技术装备,高分子材料的降解和再生,橡胶的大型设备和流程化等我们都具有优势。大项目-大成果-大奖是一个很清晰的链条,大项目才可能出大成果,大成果才可能获大奖,学科在行业中的认可度或是在区域经济上的作用,要通过大项目、大成果和大奖来体现。但是大项目离不开小项目以及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支撑,关键在于规划和组织,通过学科的整合、科研团队的整合、整体科研项目的规划,调动多学科联合的积极性,发挥学校多学科作战的优势。对于大项目、大工程由学校牵头,多学科参与,教授完成;对于区域和行业的项目,要由学院牵头,课题组参与,教授完成;对于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要由团队和基地牵头,教师参与,通过有效组织现有科研团队,瞄准国家重大需求,体现学校的科技实力,在国家“十一五”创新体系中,发挥行业高校在行业、区域经济、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王芳书记指出,“十五”期间,学校的科研规模和科研水平都有了明显提高。但是要真正体现我们在国家创新建设中的作用,不仅要坚持原有的特色和优势,更要瞄准国家、区域和行业的需求,大力推进学科交叉与融合、拓展,要营造良好的校园学术氛围,充分发挥我校四个跨学科中心的作用,积极搭建学院间、学科间的对接和教授交流的平台。
王芳书记指出,严谨的学风和学术道德是科技工作健康发展的保障,必须克服学术浮躁作风,在科技工作中来不得半点虚假,高校的科技工作者要像维护自己生命一样维护学术声誉,要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在北京化工大学建立一个和谐的学术发展环境。
王芳书记最后指出,“十一五”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在大家的共同努力,我校的科技工作必将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撑。
最后,左禹副校长宣布:北京化工大学第十六次科技工作会议闭幕。(党办、科技处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