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北化要闻

做一名普通的人民警察——李险峰精神

李险峰,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97级法律系学生,于2001年春在北京化工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分配到东城区公安分局交道口派出所工作。一个普普通通25岁的大学毕业生,却以他不同寻常的事迹感动着他周围所有的人。今年9月15日,原本是李险峰的休息日,下午一点多,他在去警务站的路上,发现一个上身赤裸、手提折叠刀的男子跑了过来,凭直觉他断定这人有问题,李险峰便回到警务站,匆匆向有关同志布置了一下工作,又回到辖区查找。当转到方砖厂胡同后,他迎面碰上从胡同里跑出来的那名男子。这名男子对他狠地说:“不要再跟我了,否则吃不了兜着走。”面对这名男子的威胁,李险峰选择了勇往直前!他冲上前去,大声喊:“我是警察,别跑!”并将犯罪嫌疑人摁倒在地,这时歹徒左手拔出刀子向他刺去,刀子刺入了他的右大腿内,几乎一瞬间,刀子再次刺入他的右前腹、左后腰。 身受重伤的李险峰不顾流血不止,捂着伤口继续追截犯罪嫌疑人。最后赶来的民警和群众把他送到了医院。在急救室里,鲜血掩盖了衣服原来的颜色,躺在急救床上的李险峰面色惨白,身上、手上全都被血染红。经检查,李险峰被扎的三刀,每个刀口都深达10余厘米!经过医生的全力抢救,李险峰同志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从李险峰平时的点点滴滴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在关键时刻能冲上去,英雄壮举决不是偶然的。

一、尽职尽责,不辞辛苦

2001年的7月,李险峰从北京化工大学法律系毕业分配到交道口派出所。刚接触公安工作的他,虽然书生气中夹杂着一丝的腼腆,但眼镜后的目光却表明着他的倔强和执着,就是这种倔强和执着的劲头使他对待工作极为认真。

李险峰非常热爱警察这个职业,为了尽快熟悉业务,他放弃了很多休息时间,大部分时间都呆在所里。只要一有任务,他就主动加班,有时一连熬上几个昼夜,眼珠都红了,同志们心疼地拍着他肩膀问:“你这么瘦,熬得住吗?休息一会吧!”李险峰站起来拍着胸脯说:“您别看我瘦,体质可棒,熬夜不怕。”一边说着一边还伸伸胳膊踢踢腿,朴实的样子逗得大家都乐了。

派出所里一直想挑选能胜任社区工作的民警,首要条件是要有愿意干好公安工作的事业心,要有群众观念。在平时执法处理问题时,领导发现李险峰凡事能够为群众着想,政策观念强,事业心也强,应该是干外勤的好苗子,于是2003年初,所里决定让李险峰担任鼓楼苑社区的社区民警,负责一方的平安。担任社区民警后,他就一头扎进了社区,作法律咨询,调解纠纷,找工作对象谈话,和治保主任一起走门串户走访积极分子,积极帮助群众办实事,不仅社区工作时间用足了,而且把周六、周日及晚上的休息时间也都搭上了,只要群众需要,他随时都出现在现场。前段时间,派出所里采集电子地图信息,需要较高的精确度,李险峰索性挨家挨户爬到房顶上进行确认,231个院落,他攀上爬下,一个没落。

二、严于执法,深入民心

干工作,李险峰尽心尽责,不辞辛苦;对群众,他热情随和,文明执法;对违法犯罪分子,他凛然正气,浑身是胆。不久前的一个晚上值勤回来,行至宽街路口,有出租司机前来反映:有男青年贩卖假币向东逃跑,李险峰毫不犹豫拔腿就追,按出租司机指引方向,一直追到东四九条胡同里,将贩卖假币的嫌疑人抓获。

在鼓楼苑社区231个院落居住的居民,无论男女老幼,只要提“李险峰”的名字,他们都会很愿意和你聊上半天,每个人都饱含深情地讲述着他们与李险峰的故事。也许在此之前,这些记忆只属于私有,但是现在,记忆将永远属于大家。从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中拼凑出的关于李险峰的故事,让大家深刻地感受到,这里的老百姓已经把这个家在外地的年轻民警当成是自己的孩子一样信任和关爱。而李险峰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他当社区民警半年以来,之所以在一方老百姓中留下如此好的口碑,是因为他的认真和热情。

和李险峰一块工作的治保主任杨志阁一次次地后悔, “那天只是分开20分钟,就发生这样的事情。如果我暂时放下手中的活儿,和他一块儿去看看,或许这一切也就可以避免了。”说着,杨志阁禁不住落泪了。他说,当他坐在险峰的病床前,为他慢慢地擦拭手上、脸上、身上的血时,当居民向他询问险峰的伤情时,他都强忍着没有哭,但是,此时此刻,他再也控制不了自己了。杨志阁说,险峰做什么事情都很尽心,出事的那天正好是他休息,但是他总是歇不下来,换了便服就下责任区来工作。他常常这样,家不在北京,这个社区就是他的家。他工作很细致,工作笔记本上除了工作安排外,随时详细的记录着每一家居民的要求,并且他总是惦记着帮忙解决。

七十多岁的刘奶奶说,家里的孙子刚劳教回来,父母亲不认这个儿子了,他就在社会上游荡。险峰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后,经常到他的家中,给他的父母亲做思想工作,终于使父母答应给儿子一笔钱用来作为他重新生活的基础,使他们的家庭矛盾得以缓解。为了避免刘奶奶的孙子挥霍父母给的这笔钱,险峰仔细地将其折算成每个月的生活费,并交由居委会转交本人。同时,险峰经常和刘奶奶的孙子聊天,帮助他树立重返社会的信心。听刘奶奶说,现在她这个孙子已经找到工作了。

三、学以致用,热心公益

险峰的专业是法律,他喜欢和人谈法。居委会沈书记说,居民来咨询他关于法律方面的问题很多,她常听见险峰说哪本法第几第几条,看来他对法律还挺熟悉。居民陈学德私下也很喜欢和人研究法律,但以前在社区中一直就没找到对手,就连社区民警这样的执法者他都会不屑一顾,但是,他的这种看法从李险峰开始转变了。因为在和李险峰探讨法律问题时,他看到了新的社区民警的素质。作为一个对法有着很大兴趣的人而言,棋逢高手,那是什么样的享受?作为一个普通社区居民而言,能有这样一个熟悉法律的社区民警保驾护航,又是何等的幸运?居民中的法律爱好者总是和险峰“今日说法”,必然也就带动其他居民对法的关注和学习。

社区就像是一潭湖水,小小的石子也能漾出涟漪。险峰以身作则,凡事亲力亲为,和居委会的工作人员配合默契,使社区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前不久,社区要开个节水晚会,险峰从好几天前就帮着居委会策划此事,忙前忙后,连着几天没睡好觉。需要在电脑上制作宣传画,可居委会中没有人熟悉电脑,而且经费有限,险峰就自告奋勇,自己在电脑上一点一点地琢磨,费尽了心思。晚会开演的那天晚上,看见所有的演职人员没有水喝,李险峰自己悄悄地掏钱买来了三箱矿泉水。小卖部的老板知道他是给大家买的,不收他的钱,但他执意要老板收下了,老板还清晰地记得那天险峰说的话:“你挣这点钱也不容易,再说,我们是有纪律的。”后来,居委会的同志都听说了这件事,大家凑钱把水钱给他,他也不收,说居委会也不容易。那台晚会很成功,鼓楼苑在社区中这样耀眼还是第一次。

四、关心老人,挽救青年

李险峰就是这样默默地做着实事,从不声张。社区里有一位九十四岁高龄的孤寡老人齐明慧,他常常利用休息时间去探望,单位发的水果什么的,他总留着不舍得吃,有空就悄悄地给老人送去。老人和险峰的感情深着呢,老人一说到小李呀,就有着说不完的话,尽管老人的口齿不清,但手舞足蹈间却是抑制不住想要表达的冲动。对于险峰被歹徒刺伤的事情,大家都瞒着她,担心她会承受不了。这天,居委会的同事代他去探望老人,老人瞧不见险峰的身影很是焦急不安,一直都往门外看,居委会的同志就推说小李最近比较忙,等忙过这一阵儿会很快来看你的,老人的情绪这才稳定。在场的居委会孟主任扭过头去,含着泪说:“幸好老人耳背,否则听到街坊的话,知道了险峰的事情,恐怕都承受不了呀。”

郑卫是十六岁的高中生,从前是社区中比较让人头痛的孩子。平时,险峰就没少和他谈话,因为年龄相去不远,人又随和,他倒是很听这位警察哥哥的话。警察哥哥总告诉他许多大学生的故事,让他对大学校园产生了一种向往,慢慢地也就端正了学习态度,很少在和社会上的人员来往了。在社区中,对险峰这位警察哥哥信服的不只是郑卫,不少社区里的青少年都和险峰是知心朋友,险峰循循善诱的做法显然获得了学生们的支持和共鸣。

险峰没有架子,因此他能和各种年龄段的人打成一片,所有居民都喜欢他。在小孩眼里,他是可亲可敬的大哥哥,能玩到一起,能说到一起,没有代沟;在长辈眼里,他是尊老爱幼的晚辈,只要出门见人,总是他先笑脸相迎,嘘寒问暖,大家都习惯把他这个家在外地的孩子当自家人看。常常能听见这样的感叹,我们家的孩子也和小李一般大,怎么就没人家懂事、贴心呢?

在李险峰看来,自己做的都是点滴的小事,似乎不足一提,他哪里知道,他的努力大家有目共睹,他的爱心大家感同身受,他的付出大家称赞认可,他的无畏大家铭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