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文林同志生平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化工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北京化工大学原党委书记冯文林同志,因病于2003年12月1日中午不幸逝世,享年
63岁。
冯文林同志,男,汉族,1940年1月6日出生于北京市,1959年9月至1964年7月在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市教育局工作,197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9月调入北京师范大学工作,1978年至1979年参加“全国第一届量子化学研究生进修班”的学习,1982年至1984年在墨西哥国立大学物理研究所做研究工作。冯文林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工作期间,先后担任系副主任、党总支书记、副教务长、副校长、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等职务,1996年8月,冯文林同志调入北京化工大学工作,任学校党委书记。
从80年代初开始,冯文林同志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刘若庄教授领导的科研群体中进行化合物的电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化学反应途径及位能面、分子间相互作用、微观反应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并作为主要骨干参加了8个国家级科研项目的核心工作;作为第一主持人,他先后承担了6个国家级和部委级科研项目,其中有一个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冯文林同志先后在国内外重要杂志上发表了60多篇论文,在1988年、1989年分别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各一项,1990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000年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1年被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等四部委评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先进个人。
冯文林同志长期从事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他主讲的“物质结构”、“量子化学基础”、“群论”、“原子结构与配位场理论”、“计算量子化学”等课程,深受学生喜爱,他以德高学深作为为师之本,他以博学求实、勤奋敬业的精神,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
冯文林同志政治立场坚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党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殚精竭虑。1996年8月他调任北京化工大学党委书记后,积极工作,开拓进取,带领学校党委班子和全校师生员工,在比较艰苦的条件下,努力促进学校的发展。1998年2月他被评为化工部优秀领导干部。学校第七次党代会以后,冯文林同志带领新一届党委,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各项工作中模范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他以“三讲”集中教育活动为契机,按照社会主义的政治家、教育家标准,抓领导班子的建设和干部队伍的建设,提高领导班子的领导能力和决策水平,使校领导班子成为带领全校改革和发展的坚强的领导集体。冯文林同志思维敏锐、作风务实,具有强烈的改革创新精神和忧患意识,他注重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抓党的建设,抓大事,抓机遇,谋发展。他认真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支持校长依法治校,独立行使行政职权,学校党政领导紧密团结,办学思想统一,工作密切协调与配合,使学校在办学规模、科学研究和校园建设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冯文林同志在工作中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尊重人才,尊重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规律,广开言路,博采众长,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抓住教学、科研中心工作不放松,把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教学、科研第一线。他作风民主,脚踏实地,坚持依靠广大师生民主管理、依法办学;他清正廉洁、公私分明,光明磊落、平易近人,在全校师生员工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冯文林同志的一生是追求真理、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他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他为学校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赢得了全校师生的尊敬和爱戴,他的逝世是我们的重大损失,他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他的精神和品格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完成他未竟的事业,为把北京化工大学建设成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