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化新闻网10月28日电 10月22日晚,北京化工大学“宏德讲坛”第四十三讲在昌平校区求真讲堂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教授陈建峰受邀作“美丽化工造福人类”专题报告。化学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吴相森主持。

陈建峰院士以“为什么要上大学”“在大学想做什么”“怎么做”三个问题为引,指出科技创新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不竭动力,工程科技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他系统回顾了化学工程学科的百年演进历程与发展趋势,系统阐述了化学工程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各领域所带来的深刻影响,有力论证了未来化工必然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迈进。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指出新时代化工人才应具备的核心精神品质——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积极的创新意识与自强不息的奉献精神,并以团队在超重力反应强化领域创新实践为例,进一步揭示了创新在工程实践中的强大驱动力。最后,陈建峰院士勉励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自立自强、开拓创新,把个人抱负与国家需求融为一体,在报效国家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成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国家栋梁、大科学家、大工程师。

报告会最后,陈建峰院士与现场同学进行了亲切的互动交流。

来自化学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宏德书院等学院的500余名师生代表参加了报告会。

主讲人简介
陈建峰,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党组成员、秘书长,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化工联盟执委(代表中国),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曾任北京化工大学副校长、化工学院院长、教育部超重力工程研究中心和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
陈建峰院士是化学工程领域专家,国际超重力化工技术开拓者之一,在国际上率先提出超重力反应器工程思想并实现了产业化,并提出“分子化学工程”学科方向。他以化工反应强化为主线,从理论-装备-工艺三个层面展开研究,提出跨尺度分子混合反应工程理论模型,创建超重力反应器技术及其反应与分离强化新工艺,在化工、纳米材料、环境、海洋能源等领域实现了大规模工业应用,设计并推广应用130余台/套超重力工程装置并出口欧洲等,节能减排提质成效显著,为使我国成为国际超重力化工工业引领的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在Nature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研究成果获评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出版《超重力反应工程》等专著2部,曾多年获ESI中国高被引学者。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220余件和美国、德国等国外发明专利授权20余件。以第一完成人,获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合作获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金奖和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优秀教师等多项奖励和荣誉。
责编:葛靖阳 刘一君 梁燕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