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公布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入围名单,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过程强化教师团队成功入选。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过程强化教师团队以教育家精神引领团队建设,现有教师24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11人次,是一支由院士领衔、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和教学名师为核心、青年教师为骨干的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团队。团队依托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超重力工程研究中心,坚持“四个面向”,以实现我国化工过程强化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为牵引,形成了从科学基础研究-新工艺/新装备/新产业开发-工程化实施的全链条科研创新体系,构建了超重力法制备纳米材料、反应强化和分离强化三大技术平台,在培养化工拔尖创新人才、产出高水平科技成果、让中国化工过程强化技术挺进世界科研前沿做出了重要贡献。
团队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探索构建“党建引领+思想引航+榜样引导+职业引育”的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四引”工作体系,所在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和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计划,多人次荣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潜心教书育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形成“名师-名课-名教材”的教学“金字招牌”,团队成员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教学名师、全国化工原理教学大赛特等奖,2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北京市精品课程和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等多项荣誉,指导学生参加化工原理等专业学科竞赛,获省部级以上奖项30余项,近5年累计培养600余名研究生扎根化工行业一线,书写“化工报国”的青春答卷。勇攀科技高峰,国际率先提出超重力反应工程新方向,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商业化应用,建成全球首套30万吨/年液化气脱硫碱液超重力反应分离耦合再生工业装置和超重力反应精馏制备先进制程芯片用超高纯氢氟酸工业装置等。截止目前,在行业龙头企业应用超重力反应强化工业装置160余台/套,为企业节能减排降碳及产品高端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合作发现锂硫电池界面电荷存储聚集反应新机制打开电池“黑匣子”,成果发表在《Nature》上,并入选2023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矢志奉献社会,团队成员撰写科普文章,组织夏令营和实验室开放日,打造出“新型生物医用材料”等精品科普讲座,承担科学传播、人才培养等教改项目10余项,建成先进材料北京市科普基地。
责编:杨昭 梁燕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