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化要闻

BUCT news

最新排行

最热排行

北京化工大学师生热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2025-09-05 供稿单位:党委宣传部

北化新闻网9月5日电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受阅部队。北京化工大学党委高度重视、周密安排,积极组织师生以多种形式收听收看纪念大会直播。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在朝阳校区图书馆628会议室集中观看,各二级党组织、各校区、各单位、学生工作部门、各级团学组织等组织干部师生、青年学生通过网络、广播、电视等形式集中收听收看。广大师生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掷地有声、催人奋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大家纷纷表示,将从伟大胜利中汲取奋勇前进的力量,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北化新的贡献。

党委书记刘贵芹: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观看精彩、震撼、自豪、难忘的阅兵活动,很受教育、很受鼓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位高远、铿锵坚定、思想深刻、催人奋进,特别是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的庄严宣誓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和高度自信、充分体现了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和美好愿望。北京化工大学将通过理论中心组学习、召开座谈会、上“大思政课”等形式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论述,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引导广大师生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胸怀“国之大者”,勇担使命、务实力行,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伟大抗战精神,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奋力谱写好“强国建设、北化有为”新篇章,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北化新的更大贡献。

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天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的庄严宣告,萦绕耳边,久久回荡!“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次大阅兵,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国之大典。有幸现场参会,近距离感受那磅礴气势、澎湃热情,让我们为之骄傲。人民子弟兵,“千人如一人”,武器装备再更新,“钢多气更多”,中国速度确实让人自豪。纪念胜利,是为不断走向新的胜利。抗战的硝烟虽已远去,但新征程上仍有惊涛骇浪,当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大国博弈复杂交织,美西方对我打压遏制不遗余力,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清醒记得“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才是真正的科技”,才能保卫家国、维护和平。作为化工特色“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化工大学始终践行“培养尖端科学发展所需的高级化工技术人才”的初心使命,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持续加强有组织科研,不断攻克“卡脖子”难题,勇闯科研“无人区”,努力支撑服务航空航天、国防安全事业,奋力谱写“强国建设,北化有为”崭新篇章。

化学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李颖:观看纪念大会直播,我内心深受震撼。阅兵场上的整齐方阵与先进装备,尽显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复兴的强大力量,让我深刻认识到这场胜利是正义、和平与人民意志的丰碑。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关键阶段,也是思政育人的重要阵地。阅兵中抗战老部队方阵、军事力量结构新布局的“一老一新”,诠释着“传承”内涵。我们要将抗战精神融入研究生培养,以“大思政课”铸魂,通过“红色1+1”“行走的思政课”等活动,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明白“为何而研”,以“硬实力”砺志,在科研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攻克“卡脖子”难题,在科技强国之路上绽放青春光彩。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先进弹性体材料研究中心党支部书记赵秀英:站在庄严的阅兵现场,我心潮澎湃。受阅官兵步履铿锵、气势如虹,踏出强军兴军的坚定足音;钢铁洪流滚滚向前、新型步战车、多种无人机组成现代化装备方阵,展现出令人震撼的现代化军事力量;当战略导弹方队庄严驶过,彰显国家核威慑力量的坚实可靠;战鹰呼啸,掠过长空,划出壮美的航迹,展现出空军力量的崭新风采。当和平鸽翱翔天际,与彩色气球共同装点这片历经苦难却终获新生的天空,我仿佛听见历史与未来的对话。八十年风雨征程,中国人民以顽强意志书写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篇章。这一刻,我更加坚信: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这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时代的强音,必将激励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征程上奋勇前进。

机电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2024级博士研究生杨思宇:纪念大会不仅是一场国威军威的展示,更是一次民族精神的洗礼与新时代强军目标的庄严宣告。阅兵场上,众多国产新型装备首次亮相,智能化、无人化武器体系成为亮点,这背后是国防科技体系的全面跃升,同时也展现了人民军队在适应科技发展和战争形态演变上的强大能力。作为一名博士生,我深感震撼之余,更加体会到科技工作者的时代使命。我们应当以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为己任,聚焦关键领域攻关,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在“卡脖子”领域奋力突破。唯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筑牢国家安全基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吕文岱:观看纪念大会直播,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我何其有幸身处和平年代,见证这个光荣的时刻。那段血与火的历史深深震撼我的心灵,历史无不提醒我们:今天的和平与繁荣,是先烈们用牺牲换来的。这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激励着我们新时代中国人奋勇向前。作为高校教师,我深感肩上责任重大,谨记育人的根本在“立德”,伟大抗战精神就是最生动的德育教材——它教会学生什么是家国情怀、什么是责任担当。在未来的教学中,如环境会计课,我将把这种精神融入课堂,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价值观,成为有骨气的时代新人。

数理学院物理学部教授吴扬:纪念大会是对历史的深刻凝望,是对英雄的崇高致敬,更是一场民族精神的时代传承。国力的昌盛让我倍感振奋,也更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责任与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是现代战争的核心战斗力。物理学作为探讨物质基本结构和运动规律的科学,是几乎所有国防技术创新的源头。作为一名高校物理教师和科研工作者,我们需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教学中融入前沿科技案例,激发学生的科学热情与探索精神,在科研中勇闯“无人区”,力争在关键领域实现原创突破,为国家锻造更为锋利的“技术利刃”,为建成世界科技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文法学院法律系教授赵惠妙:观看纪念大会的盛况,特别是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带给了我诸多启示,深感自己肩负的责任:比如,需要做好法学研究工作,深入探究国际法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作用,为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言献策,推动国际法治朝着更加公平、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国际视野,让学生明白法律不仅是维护国内秩序的工具,更是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的有力武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国际法律体系,了解国际规则,培养他们运用法律思维解决国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爱国情怀、国际视野、心怀天下的法律人才。

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副教授黄晓丹:胜利来之不易,使命呼唤担当。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我深感使命光荣。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不仅是对历史的再次回顾,更是一堂生动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政课”。我将把纪念大会带给我的震撼与感动引入思政课堂,引导学生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信仰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重任。我们要让青年一代明白,今天的和平岁月来之不易,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作出无愧于前人、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的贡献。纪念是铭记,更是出发。作为教育者,我愿做抗战精神的传播者、践行者,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青年中薪火相传。

侯德榜工程师学院(巴黎居里工程师学院)书记、院长秦培勇:纪念大会是一次“铭记抗战历史、汲取前行力量”的宝贵机会。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矗立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必须时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要不断奋发图强,让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更要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以史为鉴、以身作则,积极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立志成才、建设国家、报效祖国,培养更多理想信念坚定、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过硬的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

党委办公室主任李富家: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在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取得了彪炳中华民族史册和人类和平史册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回顾艰苦卓绝的抗战史,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在新时代新征程更加深刻领悟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脚踏实地、担当作为,把强国之志化为报国之行,以立足岗位作贡献的实际行动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我们应有的更大贡献。

学生工作办公室干部、军事理论教研室副研究员刘刚: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身为一名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者,看到人民军队自国防军队改革以来,从武装力量编成、到装备更新迭代取得的伟大成就,我感到光荣自豪!也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下,以14年艰苦卓绝的伟大抗战、以3500万之众的巨大牺牲,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次纪念大会,既展示了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决心与成就,也展示了我们在捍卫国家利益、捍卫二战历史真相和成果时的责任与担当。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成为不朽抗战历史的铭记者和讲述者、成为伟大抗战精神的宣传者和传播者。

退休教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北京市首批“六好”离退休干部示范党支部、离退休第十六党支部书记毛立新:这场庄严隆重的纪念大会,如同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我们不忘来时路、走好脚下路、展望前行路。唯有铭记历史的苦难辉煌,才能珍惜当下的和平发展;唯有传承伟大的抗战精神,才能开创民族复兴的光明未来。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民族精神的洗礼。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更好凝聚团结奋斗的力量,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砥砺奋进,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图书馆党总支书记王玉: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振奋人心,让我在深切感受中国崛起、军威雄壮的同时,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历史的厚重、和平的珍贵和肩上的责任。今天,人类又面临和平还是战争、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的抉择。中国人民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色,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保存历史、启迪未来的责任。我们要结合主题教育,整合馆藏资源,开展系列活动,引导青年学生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力量,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退役大学生士兵、公管2202本科生郝金双:八十年前,胜利歌声响乾坤;八十年后,国富兵强人民安。当铿锵的脚步震彻大地,当滚滚铁流列阵而过,当战鹰呼啸响彻长空,当满目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我瞬间热泪盈眶。我感受到的是八十年峥嵘岁月的铿锵回响,是从未弯折的民族脊梁,是不可战胜的中国力量!身为一名退役大学生士兵,我深刻意识到:我们不仅要握得住钢笔、拿得起钢枪,更要把军营磨练出的坚毅果敢、奉献担当熔铸。在学习生活中,将青春奉献在祖国万疆。时代向前,吾辈向上。我一定会向着红旗指引的方向,像先辈那样,以实干笃定前行,以奋斗再创佳绩,以拼搏开启未来!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