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时讯

BUCT news

最新排行

最热排行

北京化工大学学生在“中国中车杯” 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可再生能源优秀科技作品竞赛中斩获佳绩
2024-06-24 供稿单位: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近日,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主办的“中国中车杯”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可再生能源优秀科技作品竞赛圆满落幕并公布了获奖结果。本届竞赛于2023年9月启动,吸引了来自全国326所高校的2624支队伍共计15000多名大学生报名,最终1953项作品通过资格审查。我校学生共提交竞赛作品105件,经过初赛评选,南北赛区复赛以及总决赛评审,最终荣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8项,我校申报作品总数及获奖总数名列全国第一。我校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谭天伟在决赛开幕式上致辞。我校作为本届竞赛的承办单位之一,积极支持竞赛的顺利举办,并获评优秀组织奖。

 谭天伟致开幕辞

 北京化工大学荣获优秀组织奖

 我校竞赛团队获奖名单

作品名称

奖励等级

学院名称

参赛学生

指导老师

Ru催化剂的精准构筑及其电解水制氢性能研究

特等奖

化学工程学院

徐宇,马燕燕,刘起贵,韩青鹤

曹东

纤维素水解及暗发酵制氢

一等奖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赵雪霏,奚李悦,马晨雪,刘思雨,安熙阳,曹玉婷

王少杰

废弃生物质的逆袭之路- 基于废弃生物质再利用及锂-二氧化碳电池性能研究

一等奖

化学工程学院

花磊,张喆涵,钱毅扬,冯佳乐,林纪轩,叶艺琦,韩阳

肖莹

叶脉状碳基底锚定高熵合金用于电化学析氢反应

一等奖

宏德书院

李沛然,杨思锟,姚瑧泽,孙雨,赵智盈

胡传刚

微生物预处理提高生物质废弃物厌氧发酵产能潜力

一等奖

化学工程学院

金琰,宋超,徐锦潇,崔柯,陈雯露,杨泷,刘起贵

陈畅,刘广青

可再生能源在中国北方农村地区清洁供暖潜力研究

一等奖

化学工程学院

冯彤璞,刘钰来,高新茹,付诗棋,刘心怡,杨臻桦,郑添之

薛春瑜

基于机器学习的生物质废弃物产甲烷潜力分析和预测系统

二等奖

化学工程学院

宋超,金琰,李成,张校闯,胡雪俊,陈达,张政通

陈畅,刘广青

“碳中和”背景下可再生氢能的调查报告

二等奖

机电工程学院

刘金岳,马燕燕,刘俊璇,张利君,李博宸

张锋华

柔性太阳能电池抗辐照盖片

三等奖

化学工程学院

陈景怡、陈祖炜、熊繁、宫崎骏、宋梓禾、李传奇

张睿

氢厨计划-基于厨余垃圾生物制氢的氢燃料电池设计

三等奖

化学工程学院

王朝,李一蛮,蔡浩秦,邓申豪,程劲烨

王曙光

生物化学耦合法转化二氧化碳制阿洛酮糖

三等奖

化学工程学院

谢珍玉,何志冬,阿迪亚,栗艳慧,陈涵

何静

实际瓦斯气制备高附加值生物基蛋白的研究

三等奖

化学工程学院

李卓华,董睿,张耕艺,汪友明,高康健

杨紫怡

用水滑石做电催化剂析氧反应

三等奖

化学学院

孟佳艺,孙以宸,郭紫璇,张航慈

冯拥军

 铁氰化钾/磷化物电极实现2 A/cm2 高稳定电催化饱和盐水析氧

三等奖

化学学院

刘梓妍,邓柳芋芊,黄晶郁,田欣灵,张晨曦,刘威,李世航

周道金孙晓明

偏远少数民族乡村生物质发电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部分乡村为对象

三等奖

文法学院

吴文芯,钟毅,郑嘉伟,袁蕴涵,赵宇乐,利园,郑锦鹏

周艳玲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不稳定性原因的调研及其改进方法

三等奖

巴黎居里工程师学院

沈晨曦,胡钰坦,郑昕,胡世征,杨宝玉,刘凤宸

元炯亮

“双碳”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及氢能汽车如何打破现处困境

三等奖

经济管理学院

卓格拉毛,高玥,王兆欣,曾羽琪

任继勤

农“光”互补兴产业,绿色“伏”贫助共富——聚焦光伏发电,推动“三农”工作

三等奖

文法学院

张家仪,杨冰冰,杨璐,夏晨沁,于杰瑞

陈传法,吴卫红

图书馆节能减排情况调查及改进措施—— 以北京化工大学北校区图书馆为例

三等奖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筱雅,赵智盈,苏洁,魏文芮,孙佳音,王子恒

于润楠,宫晓辰,谭占鳌

“锂”想未来—“双碳”背景下废旧锂电池安全回收调查研究

三等奖

化学工程学院

岳东瑶,王瑶瑶,秦浩杰,郝佳俊

高健

“三高两低”可再生能源——超级芦竹可发展性调查研究

三等奖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钟志伟,王祎凡,李泽同,王立国,郭晋奕,谢志翔,谭祥

王世超

“逐日追光,迎梦向西”——中国西部农村地区光伏发电模式调查研究

三等奖

文法学院

孜巴努尔·阿布都萨塔尔,徐佳玮,康施曼,郭思彤,李萌,蔡尔珊,杜佳轩

刘忠华

地源热泵制冷-供暖系统的环境影响评价

三等奖

经济管理学院

黄杰一雄、张倩、曾怡然、索瑞杰、 黄奕欢、洪之涵、舒畅

徐峰

关于一种新型太阳能水系锌空气电池的制备研究

三等奖

化学工程学院

陈立志;苏镇江;鲍皖佳;杜天一;何豪诺;李佳卉;李昊宇

于乐

高镍层状正极材料NCM811的LLZO表面包覆改性研究

三等奖

化学学院

张嘉轩,慕德臻,邓少军,张鑫,黄宇轩,汪敏辉,陈杰

杨文胜

以碳治碳,助力"双碳"

三等奖

化学工程学院

楚成阳,严琛,赵心依,沈子博,于金红

胡传刚

我校高度重视该竞赛的宣传和组织工作。指导老师们从项目选题、实验设计到数据分析、论文撰写,都给予了细致的指导和支持。参赛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不断优化作品,力求做到精益求精。通过此次竞赛,学生们不仅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得到了锻炼和提升,更在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上得到了极大的拓展。竞赛过程中,学生们面对的种种挑战和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通过组织参加此类高水平的科技竞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创新实践的平台。

决赛现场

全国大学生可再生能源优秀科技作品竞赛是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主办的一项具有导向性、创新性的全国性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该竞赛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的政策,紧密围绕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引导大学生把创新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结合起来,推进我国可再生能源领域技术创新与变革,助力我国能源结构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竞赛主要内容涉及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氢能、海洋能、天然气水合物等可再生能源,作品包括实物制作(含模型)、软件、设计等以及社会实践调研成果,体现新思想、新原理、新方法及新技术。竞赛自2018年举办首届大赛以来,每年举办一届,已连续举办了六届,先后有5000多支队伍参赛,1200余件优秀作品获得了竞赛奖励,很多作品受到了投资方,企业家社会机构的关注和青睐。竞赛强化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对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