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对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进行表彰,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荣获“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科学技术部网站公示
自2011年以来,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克服化学化工科普工作的诸多难题,为化学化工科普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16年,北京化工大学正式成立以戴伟教授为核心成员的科学传播机构——北京化工大学科普实验中心,其2017年被北京市科委授予“北京市科普基地”。2020年8月,为进一步提高科普实验中心的综合水平和在全国的影响力,在段雪院士关心下,确定成立了科普实验中心学术委员会、理事会和青年工作委员会。2022年,其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1—2025)”;被北京市科委认定“北京市科普基地(2022—2024)”。2023年,其被中国化工学会授予“科普教育基地”。2024年4月,其被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科普实验中心具有顶尖的科普专家团队,其设立学术委员会、理事会和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包含24名教授(含19位院士),由何鸣元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主席;理事会单位包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等组织和企业。邀请中国化学会,中国化工学会及英国皇家化学会作为科普实验中心的共建单位。
面向从小学生到研究生的多层次群体,科普实验中心富有优质的课程资源,其中原创性设计趣味性和科学性并重的化学科普实验讲座、自行操作实验课程及科学探索实践活动二十余套。针对化学化工现场科普工作难度大、载体和传播模式单一、科普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难题,制作出版《神奇的化学实验》科普视频,并在中国科协“科普中国”等专业科普平台广泛传播。
北京化工大学科普实验中心拥有专业的科普实验室及几十套可用于展览和互动实验的大型科学仪器,每年可开放100天供中小学生和社会公众进行科普参观和科普实践活动。依托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测试平台,积极推动科技资源科普化。现已设计多个互动实验,向体验者展示化学世界的奥秘,沉浸式体验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科普实验中心还搭建国际化科普交流平台,十余年间定期到明园学校、通州古城小学等民工子弟学校开展公益科普活动,并与北京市第二中学、第四中学、广渠门中学等多所中小学校建立了科普教育合作;与化学工业出版社、南京出版传媒集团等企业开展科普夏令营、共建科普基地等多层次合作;与英国皇家化学会、英国约克大学、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举办化学实验竞赛、培养科普志愿者、开展国际科普研究等广泛系统的国际科普合作。
除科普实验中心外,2023年,北京化工大学设计并建设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衢州基地科普中心,并在衢全方位开展科普工作。
科普实验中心十余年来创新化学化工科学传播模式,启迪多群体科学思维,通过举办现场科普讲座、开展科普培训、参加大型科普展会及电视和新媒体科学传播等多个层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工作。科普实验中心主任戴伟教授带领科普团队在全国现场举办科普讲座近800场;定期对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科普志愿者进行培训,提高其科普工作能力,将科普队伍发展壮大;开展大型科普会展活动70余场,被知名媒体报道100余次,参加大型科普节目30余次,利用快手、抖音、哔哩哔哩、百度百科、微博、今日头条等网络平台和移动媒体科普,传播量达数亿次。戴伟教授因对我国科普工作做出的突出贡献,获“国际科普大使”、“典赞”科普中国·特别贡献者、“典赞”2020科普中国·科普特别人物、“2020北京榜样”等荣誉称号;受到中央领导关注,作为唯一的外国专家参加习近平总书记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为我国科普工作建言献策。
科普活动场景
北京化工大学科普实验中心致力于促进科研资源科普化,推动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相互支撑和协同发展,推动建设成高校和科研机构、中小学校、企业各方协同合作、数字化传播、国际化合作的化学化工科普示范基地,培养优秀的化工行业科技后备人才。
获得科技部颁发的“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荣誉,将鼓舞科普团队持续致力于推广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递科学思想、推崇科学方法。北京化工大学科普实验中心将秉持着培养青少年对科学的热情、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宗旨,充分发挥科普基地的职能,坚守初心,担当使命,珍视所获荣誉,并在科普事业上不断追求创新与突破,以期取得更加卓越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