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化要闻

BUCT news

最新排行

最热排行

我校多项成果荣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2023-09-14 供稿单位: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学校不断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在坚持 “四个面向”的科研创新中不惧艰险,砥砺奋进努力完成时代赋予的重任。不断加强科研团建设开展有组织科研,强化服务国家战略的科技力量建设。着力提高基础研究组织化水平,凝练重大和关键科学问题,加快推进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重大突破。加强有组织科研攻关,加快推进国家战略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坚持在解决中国问题、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争创一流。

科学探索无止境,一片丹心为报国。我校科研团队潜心科研,协力攻关基础前沿课题和关键技术,在不同研究领域发光发热,在技术的独创性上下着苦功夫。2023年我校多项标志性成果荣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奖(科学技术)。正是我校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奋力攻坚,将心怀家国、求实创新、协力攻关、默默奉献的可贵精神,贯穿到科学研究始终的真实体现。埋头苦干、勇毅前行,我校科研工作者必将持续为建设科技强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建功立业贡献北化力量。

等级奖种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
一等奖然科学奖新型多羟基阳离子生物材料的构建方法及应用

徐福建,赵娜娜,俞丙然,许晨,段顺

一等奖科技进步奖口腔硬组织修复材料仿生设计制备和临床关键技术

邓旭亮,卫彦,张学慧,杨小平,蔡晴,宁成云,徐明明,刘雯雯,黄颖,何颖,郭亚茹,江圣杰,白云洋,吴宇佳,郭雨思,郑晓娜,李文静

二等奖自然科学奖典型致霾污染物的高效催化脱除及反应机理刘志明,李俊华,司文哲,唐幸福
二等奖自然科学奖半导体制造系统的动态建模理论与智能调度方法 

曹政才,康琦,伍乃骐,MengChu Zhou

二等奖自然科学奖危化品道路运输风险防控理论与方法

李想,余乐安,哈明虎,李健,徐小峰,马红光

二等奖
自然科学奖CO2置换开采天然气水合物机理与提高置换效率方法研究陈光进,孙长宇,张现仁,李清平,刘蓓,白冬生,袁青,王晓辉,孙漪霏,杨兰英,马庆兰,杨新,李楠,钟瑾荣,王云飞
二等奖自然科学奖高效有机光伏材料的烷硫基侧链工程崔超华,李永舫,宾海军,张志国,黄维扬,吴月,董颖莹,何志才
二等奖自然科学奖构效可控多糖微凝胶的构建及其递送功能因子的吸附控释和靶向机制

李媛,任发正,袁其朋,魏炜,陈小冬,梁浩,李正军,滕雯迪


徐福建教授生命健康材料团队: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实现生物材料源头创新

徐福建教授生命健康材料团队

       徐福建教授团队自2009年以来,针对安全、高效阳离子生物材料的构建与功能化目标持续攻关,在富含羟基的阳离子材料的构建方法及应用方面开展了从基础到产业化的系统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创制了多羟基、可降解阳离子生物材料,并成功实现了向医美、消字号系列产品的科技成果转化,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引领阳离子生物材料发展的新方向。新型多羟基阳离子生物材料的构建方法及应用项目获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杨小平教授先进复合材料研究团队:坚持学科交叉 开创尖端新材料与口腔修复仿生融合

杨小平先进复合材料研究团队

针对牙齿缺损修复预后差、牙齿缺失后牙槽骨垂直骨增量少等国际性难题,杨小平、蔡晴教授团队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等科研团队合作,开创性提出牙齿/颌骨材料微结构仿生设计和组织适配新理念,突破材料从微观结构设计到宏观修复效果提升的多级仿生技术瓶颈,发明了宇航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多物理特性微环境重构等关键技术,首创数字桩核一体化修复体,研制了新型冠桥修复材料、梯度功能化引导组织再生膜、电响应牙槽骨增量修复膜以及微量ZnMg元素复合的生物陶瓷骨修复材料等产品,建立牙齿/颌骨缺损修复临床新策略,取得了创新性成果。口腔硬组织修复材料仿生设计制备和临床关键技术项目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刘志明教授大气污染控制与环境催化团队:对标绿色可持续发展 助推环境污染物深度减排

刘志明教授大气污染控制与环境催化团队

 刘志明教授牵头,联合清华大学及复旦大学的研究团队,针对典型致霾污染物的高效催化脱除及反应机理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发现。研制出对 NOxVOCs等污染物的催化脱除具有高活性、抗中毒和低成本的催化剂,揭示了催化剂的构效关系和催化反应的微观机制,为典型致霾污染物的控制提供了重要科学指导和关键技术支撑。典型致霾污染物的高效催化脱除及反应机理项目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曹政才教授机器人技能自学习创新团队:聚焦智能优化领域 赋能芯片产业发展

曹政才教授机器人技能自学习创新团队

 曹政才教授团队牵头经过十余年研究,提出了知识复用的模型计算量分配理论,首次从数学上证明了工件过程时间服从伽马/对数正态分布时,模型的计算量分配策略是全局最优;提出了带延迟更新机制的参数自学习布谷鸟算法,破解了动态环境下算法参数自整定的难题。本项目成果对智能优化领域做出显著的贡献。半导体制造系统的动态建模理论与智能调度方法项目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李想教授大数据交通与物流团队:大数据护航 防控危化品运输风险

李想教授大数据交通与物流团队

       李想教授团队牵头历经八年研究,突破了危化品运输大规模实时优化瓶颈,建立了一套多源数据驱动的危化品运输“安全隐患识别、风险表征度量、线路优化调整、运输调度规划”全链条安全管理方法体系并指导应用,解决了“安全风险定量分析、运输线路在线调整、运输调度弹性规划”等国际公认的难题。危化品道路运输风险防控理论与方法项目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张现仁教授界面热力学团队:直面清洁能源开发挑战 助力天然气水合物高效生产

张现仁教授界面热力学团队

 针对我国南海水合物储层温/压条件下CO2液化、较甲烷更难形成水合物以及注纯CO2置换效率低等瓶颈问题,张现仁教授团队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单位科研团队合作,提出了注CO2+H2混合气开采甲烷水合物耦合甲烷水蒸汽重整制氢和原位碳封存的原创性技术思想,并进行了系统的注CO2+H2混合气的实验模拟研究。相关研究为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安全高效开采和海底碳封存提供一条双赢的新途径。CO2置换开采天然气水合物机理与提高置换效率方法研究项目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张志国教授光伏材料与器件团队:聚焦新能源领域 潜心高效光伏新材料研发

张志国教授光伏材料与器件团队

 针对有机光伏材料对分子能级和聚集态行为等物理化学性质的特定需求,作为李永舫院士团队的骨干成员张志国教授与苏州大学等单位科研团队合作发展了致溶性烷硫基侧链调控光伏材料分子能级及活性层共混膜形貌的新策略。该策略开拓了柔性侧链在高效有机光伏材料分子设计上的新功能,能够简便地实现从材料的分子结构优化到光伏性能的提升,具有独特的优势及普适性。高效有机光伏材料的烷硫基侧链工程项目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袁其朋教授天然产物高效分离及合成团队:面向国民营养健康 实现精准营养食品靶向设计 

袁其朋教授天然产物高效分离及合成团队

 针对蛋白、多酚等活性因子的水溶性、稳定性差和吸收率低的产业应用难题,袁其朋教授团队与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团队合作,构建食品多糖水凝胶载体,围绕载体微观尺度结构性质精确控制、吸附控释机制、响应性结构设计 、组织细胞靶向性等科学问题展开研究,最终利用多糖微凝胶载体实现了功能因子的体外稳态加工,体内精准递送以及靶向协同增效,为开发精准营养食品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构效可控多糖微凝胶的构建及其递送功能因子的吸附控释和靶向机制项目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