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推动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方针,12月17日,“艺工融合与低碳发展高峰学术论坛”于线上举办。论坛由北京设计协会、北京化工大学艺术与设计系、北京化工大学教务处、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学院、北京化工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院、北化中国工业碳中和研究院联合主办。论坛邀请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学者与青年人才,51000余位来自全国的各路设计领域研究精英齐聚云端,共同参与学术讨论,聚焦艺工融合新路径,交流最新研究成果,为艺工融合与绿色低碳设计教学的实践创新,提供新的路径和方法支持。
北京化工大学教务处处长苏海佳出席论坛并致辞。她表示,刚刚胜利召开的党的二十大和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都提出了聚焦提高产业创新力,加快发展工业设计服务的要求。将艺术与工学更好地融合,从而提高我国的产品设计制造水平将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工业设计的主要研究方向。
北京化工大学经过60余年的建设,已经发展成为理科基础坚实,工科实力雄厚的多科性重点大学。为健全工业设计培育体系,扎实推动工业设计专业高质量发展,北京化工大学发起举办“艺工融合与低碳发展高峰论坛”,本次论坛将为各位专家、同仁们提供一个互相交流学术意见、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的平台,促进交流学习与合作,收获艺工融合和低碳发展的丰硕成果。
上午,论坛开幕式由北京化工大学周小儒教授主持。周小儒教授对参与本次活动的目的意义已经对这次与会的领导嘉宾表示热烈欢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赵超教授,以“新文科·新设计·新探索”为题,依托清华美院的学科建设情况和设计实践,围绕新文科、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新设计方案的实践探索来展开,从设计学科建设、医疗产品研发等角度,把握创新性本质,体现其跨学科性、现实性和技术性特征,为新形势下工业设计教育发展指明方向。
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副院长张帆教授,以“艺工融合背景下的设计学科特色建构”为题,从研究力、创造力、实践力三个方面展开了北京理工大学工科背景下艺工融合的学科优势与发展之路。张帆教授分享了装备科研、工业遗产宇宙、文化遗产与现代设计的实践心得,对文化遗产的技术转化、学科交叉的教学体系建设进行了延伸和探索。
北方工业大学工业设计系系主任刘永翔教授,围绕“理念趋势探索与设计人才培养实践中的思考”,立足于中国当代艺术行业的发展动态,从工业设计的行业动态、热点理念趋向与溯源、学生大赛作品的方向、设计实践教学的困惑和设计人才培养的归宿五个方面,针对艺工融合、低碳环保、乡村振兴等热点话题,在设计人才培养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对教学理念与方法进行了一定深度的改革和探索。
北京城市学院艺术设计学部书记王利民教授,以“交叉融合·创新发展”为抓手,探讨设计学类专业转型探索。王教授详细介绍了北京城市学院学科建设的相关情况,从学科平台搭建、多学科交叉、新文科建设、设计人才培养、设计实践成果等方面,阐释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下艺工融合、交叉发展、创新互补的理念、思路、方法,展现了交叉融合学科蓬勃的发展势态和潜力。
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邹锋教授,着眼于“多学科大学中的艺工融合探索”,从新文科改革背景下艺术学科的发展、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教学改革、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实践探索、从“未来”的角度回看“艺工融合”四个角度,深度探索了新文科改革带来的重大调整,从制度建设梳理了学科建设的范式和更新,从学理与应用之间为学科交叉的教学人才培养体系指明了方向。
下午,论坛由北京化工大学艺术与设计系硕士生导师仲清华副教授主持。
北京设计学会创始人、清华大学校友会文创专委会顾问宋慰祖先生,以“设计科学方法论”为研究重点,从科技文化融合的时代现状、设计流程、设计应用、设计案例对设计方法进行再研究,对各类型设计问题的处理办法加以系统化的总结。同时宋慰祖先生以曹雪芹在京遗迹标识工程为例,对设计教育予以了一定的启发,对学科交叉、艺工融合提出了新要求。
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侯文军教授,以“交叉融合·智能交互设计研究与探索”为题,从国家整体布局的宏观视角,引入智能交互设计在我国的应用,对未来应用的前景进行了高屋建瓴的解读。侯教授结合北京邮电大学的发展历程,以优秀的实际案例介绍了在智能交互设计中取得的成绩,展现了智能交互领域的复杂性、丰富性、前沿性,为学科交叉的教学体系培养作出了良好的示范。
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钱才云教授,以“建筑与艺术之并行同构”的视角,展现了大量国内外经典的优秀设计案例,从构成理论研究、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的结合、建筑技术并重等方向,以多元化的当代视角审视建筑与艺术的融合发展,启发艺术、技术在建筑这个多元载体上的发展,分享了建筑教育的培养体系,为艺工融合探讨可能的解决之道。
长江学者、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杨卫民教授,以《艺工结合 塑造美好》为题,分享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重大困难问题展开的一系列研究及其成果,针对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工业设计与产品制造一体化的发展局面,从高维度展望跨学科体系的建设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同时杨教授也从低碳、能源、资源、环境、健康领域,分享了高质量发展要求下低碳环保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了氢能为主的能源解决方案,提出了源头分流的发展策略,拓展艺工结合、学科交叉、低碳环保的新局面。
论坛最后由北京化工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李宾致辞。李宾院长首先对与会的专家学者表示感谢,对论坛的圆满召开表示祝贺:“正是由于各位专家学者不断推出的新的研究成果,艺工融合和低碳发展的研究才能像今天这样丰富多彩,欣欣向荣。”李宾院长表示,艺术与科学是人类文明花园中最为艳丽的花朵之一。它们既相对独立、各展独特风姿,又内在相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谓艺工融合,就是指艺术与科学在差异基础上的互补共进,我们应当使之各展其长,各补其短,为国家培养制造强国所需要的设计人才和技术人才。
“艺工融合与低碳发展高峰学术论坛”的成功举办增进了解,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大家都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在未来,北京化工大学将进一步丰富论坛内容与形式,将其打造成具有更高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提升学校的创新合作力与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