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科技创新的“四个面向”,进一步推动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促进产学研相结合,7月15日下午,机电工程学院与山西省祁县人民政府举行深化县校合作对接洽谈会。山西省祁县县委书记李军,县政协主席李郁明,机电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张冰,院长杨卫民出席会议,祁县领导班子代表、企业代表,学院教师代表和科研人员代表参加会议。
张冰代表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向祁县县委书记李军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长期致力于推进校地合作,与祁县交流密切,往来频繁。他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以创新求发展,以知识求贡献,在“十四五”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共同提升祁县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共同推进学校和地方的高质量发展。
李军代表祁县四套领导班子对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深入推进交流合作表达衷心感谢,并介绍了祁县的政治建设、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经济建设和人才强县等方面的情况。他表示,祁县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的重要讲话精神,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技术对全县发展的重要作用。他希望双方精准对接、携手共进、长远合作,共同促进智力转化和科研成果落地,为人民福祉和高等教育发展做出贡献。
随后,杨卫民介绍了机电工程学院发展历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情况。副院长王维民介绍了学院科研情况。企业和教师代表共同介绍了项目内容,对接了项目需求,明确了产业落地和下一步实施情况。双方致力于通过紧密合作,打造互惠互通、互利共赢、可持续发展的伙伴关系。
会上,双方就“彩虹丝”工业口罩预防尘肺病以及纳米气泡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深度研讨。杨卫民介绍了熔体微分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绿色制造技术制成的“彩虹丝”纳米纤维在制作井下工人防护口罩等方面的众多创新成果。溶液电纺已发展几十年,而熔体电纺由于聚合物粘度高等问题发展缓慢。杨卫民教授团队独辟蹊径,自主发明了聚合物熔体微分电纺纳米纤维制备新方法,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电极反转”、“熔体微分”、“多场耦合细化”和“动态电场均化”等多项技术发明,实现了纳米纤维绿色制造技术的创新突破。由于熔体微分多射流细化到了可见光尺度,呈现美丽的彩虹色,因此业界也将其称为“彩虹丝”纳米纤维技术。这种纳米纤维制备的滤膜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的特点,可以过滤极细小的尘粒,同时保证呼吸通畅,具有高效低阻的特点。杨卫民团队将这种纤维膜应用于井下口罩,解决了传统井下口罩呼吸阻力大,过滤效果差的问题,在源头上根治井下煤矿工人的尘肺病,保护工人的生命健康。该井下口罩在传统结构上还增加了可动态自清洁的粗滤颗粒层,提高了口罩的容尘量,极大增加了口罩的使用时间,缓解工人的经济负担。
张锋华介绍了纳米流体技术及应用的相关内容。首先是纳米气泡技术的介绍,着重介绍了纳米气泡近年来在土壤修复、促进种子发芽、防治病害、作物增收及污水处理等领域的良好应用前景。其次是纳米流体冷却液技术,因纳米流体强化传热,提高流体的导热系数及对流换热系数、增加传热表面积、热容量及湍流强度,从而提高燃料电池系统的散热效率。另外还对微纳多级多孔辐射冷却薄膜技术和用于空气取水的微纳孔道研究课题进行了介绍。这些新技术都可用于建设智慧农业,提升地方产业,保护当地环境,造福祁县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