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7月7日和14日,学校分别迎来了84级、94级本科生毕业30年返校活动。期间,新闻网记者对部分返校校友进行了随机采访,请他们讲述曾经的校园时光。下面,让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倾听三十年前和二十年前,那些和北京化工大学有关的故事……
(校记者团 刘笑宇 张改改)最近两个星期的的天总阴阴的,夜间急雨打湿的地面还来不及干透,偶尔又飘下来一阵细细密密的水珠。气象台早就发布了北京市的暴雨预警,提醒市民们减少出行。饶是如此,7月7日和14日的上午,主教楼下一顶顶粉色的帐篷前还是围满了人,这些人胸前挂着刚刚从志愿者手里接过的印有自己名字和专业的胸卡,手里挎着“北京化工大学”的标志性蓝袋子,在人群中寻找着二十年甚至是三十年未曾见面的老同学,和他们用力地拥抱、大声谈笑。这两天是北京化工大学84、94级校友返校的日子。
田静芳所在的化942班只有一个人因为身在国外无法到场,其余29人早早约定好了今天的相见。他们“为了这个聚会好多重要的工作也推了,有昨天赶过来的,还有现在在路上的,飞机上还有呢!”尽管身在北京的她偶尔会回到校园里转一转,返校的前一天晚上还是激动地失眠了。“因为好多同学20年都没见了呀!还天南海北的相聚在一起,挺不容易的,真的,我们全班都特别重视这次20年的(聚会)。”
提起共同度过了大学四年时光的同学们,田静芳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我记得我们刚入学的时候已经快8月15了,同学们还不太熟悉,然后8月15那天晚上辅导员就带着全班人到一个学校附近的公园里面,我们离开家乡离开父母反正挺想家的,就吃着月饼看着月亮想家人,大家都哭了。”一起离开家乡外地求学、一起军训、一起因为思念流下眼泪,分享过彼此的脆弱之后,再手挽着手变得越来越坚强。对这个班级的深深眷恋,大概就是从24年前的那个中秋之夜开始悄悄萌芽,经过四年的磨合与交往,读书、求学、交游,逐渐在他们心头长成了一颗参天大树,风吹过的时候,都是回忆里的声声欢笑。
在北化读了10年的贺湘凌笑着说自己和学校“太熟了”,她所在的生941班在当时是“唯一的一个生班”,她们学生时代最独特的记忆莫过于元旦夜徒步往返天安门广场和学校的这件事。“我们在学校包完饺子之后都已经半夜了,全班大概将近20个人,就徒步走到天安门,然后又走回来了。”没有任何的计划和安排,单纯的心血来潮、兴之所至,一个人提议之后,大家一拍即合,带着节日的欣喜和年轻的热血就这么在元旦夜的寒风里一路说说笑笑地走到了天安门,走到了这个全国人民都心向往之的地方,去看一眼这个新旧交替夜晚长安街上的华灯幢幢。“这种经历这辈子我估计都不会再有了。”贺湘凌感慨到。
对于田静芳和贺湘凌这一届学生来说,他们亲历了太多对于化工大学有着特殊意义的时间节点。“我们刚入校的时候学院改大学嘛,原来叫北京化工学院后来改北京化工大学,就是我们那一届的时候改的。”工分942班的邹涛一边回忆一边看向自己刚刚签过名字的展板,那上面印着班里人刚入学时的青涩免冠照,“我们毕业的时候98年,正好40年校庆,今年毕业20年赶上了60年校庆。”
“希望我们学校将来八十年校庆的时候我们还能回来!”机941班的陈建华笑着说。
同学情谊重,师恩亦难忘。
自动化专业942班的方立东告诉我们,大学里留给他印象最深的人是他的班主任张永德老师。在讲授仪表课程时,他是严肃认真的人民教师,课堂之外,又是个能跟他们闲聊拉家长的大家长,方立东的印象里,张老师总拉学生们去他家里吃饭,“当时我们全班都去过他家里吃饭,去过不止一次,而且每到节假日什么的,给我们买好多吃的送到宿舍去。”一顿饭、一包零食对于他们可能算不了什么大恩惠,却让方立东和他的同学们体会到了亲人般的关怀,他们开始真正把这个集体当作一个家。
管理系842班的张玉洁回忆起教过她会计学的黄老师时,眼眶一下子红了。老先生教书时已经年过六旬,仍然风雨无阻地顶着一头白发认认真真得拿着白粉笔为他们在黑板上排列讲解。有一次的课堂上,老先生讲到“成本”这个概念时刚好有半截粉笔掉到了地上,他毫不犹豫地跪在地上捡起了那截粉笔,握在手里告诉大家说:“这个就是‘成本’,把这个粉笔捡起来就是‘成本’。”张玉洁讲到这里的时候一面吸鼻子一面用手背擦眼角溢出来的泪水,她离开学校30年了,再度想起这位把全身心都投入到教学中的老师时,仍然控制不住潸然落下的眼泪。
大学四年的时光里,有人珍视着友情,有人铭记住了师恩,也有人收获了爱情。自动化842班的毕魁彪和他的爱人都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每每提到这一段奇妙的缘分,他的语气里总是充满了自豪感“王芳书记是我爱人的辅导员,这就是我值得引以为傲的。我们俩渊源很久,从初高中都是同学,选专业阴差阳错来到了化工学校。我们俩都是在化工学院,然后我在4系,她在1系,最后我们俩成了夫妻。”
对于毕魁彪来说,化工大学不光培养了他,同时也造就和成就了他。在他的心目中,化工大学一直是个让他每每提起都引以为傲的地方,而这,并不仅仅是因为他在这里找到了人生的最终伴侣。“我们上学的时候,(北化)当时在化工领域是化工部直属的第一所院校,在化工领域咱们是能排第一的。当时有新八大院校,什么叫新八大院校,当时有钢院就是钢铁行业第一,化工学院就是化工第一,中医药大学就是中医药第一,它是这么排的。所以当时和同学们聊天我们自豪在哪里?化院!”讲起学校的历史,毕魁彪就像一个炫耀父母成绩的孩子;谈起学校的未来和发展时,言语之间又像一个看顾后辈的长者,他说“你们生逢这个时代,青春洋溢,建功立业,你们的发展前景是最好的。你看咱们学校的成长,五年前什么样,十年前什么样,然后你再展望一下五年后什么样。所以加油吧学弟学妹们!”
橡胶机械841班的卢柏山当天是被临时推举上台代表机电学院发言的,春季班级去景山踏青、秋季全校师生走去对外经贸的体育场开学校运动会、近冬时去霜落枫红的香山放松心情……诸如此类的趣事他如数家珍,讲到激动处忍不住用手开始比比划划。“我们那些同学们啊,就那个年代的人,很快乐,他这个想法啊,很简单。就是来读书,就是来学习。”他希望现在的北化学子们也能够如他们当初一样,放弃一些思想杂念,认认真真读书。那才是对我们“一生都很有用处的”事情。
正如材料科学与工程942班的谭捷所言,学习的时光是今后走上社会的助力,学生正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好好学习、打扎实基础,再去到岗位上,成为各行各业中,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有人说,从不明事理到建立自己的人生观,都是在大学阶段培养出来的,而我们大学之后的日子,都是一些逐步完善自己的过程。最重要的事情在这里完成,和最珍视的人在这里相遇,和最感念的人在这里重逢,这些北化人曾经散作满天星,在祖国的各个角落里发光发热,而今重聚的信笺发出,他们又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坐在曾经共同学习过的礼堂里,唱响那一支属于青春的歌。
人生已过半,真好,再见你时,还是我爱的这个地方,还是我记忆里的那张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