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化要闻

BUCT news

最新排行

最热排行

冯越教授研究组在《Nature》发表研究长文
2018-05-24 供稿单位:软物质科学与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8年5月24日,我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客座研究员、生命学院冯越教授研究组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在线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basis of ubiquitin modification by the Legionella effector SdeA》的研究长文(Article),报道了嗜肺军团菌内一种新型的泛素修饰与连接酶——SdeA及其与泛素复合物的晶体结构,揭示了其修饰泛素及催化新型泛素化过程的工作机理。

泛素化是泛素蛋白在特定酶的作用下,对底物蛋白进行特异性修饰的过程,几乎参与一切生命活动的调控,与肿瘤、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病也密切相关。嗜肺军团菌是军团菌肺炎这一潜在致死性肺炎的致病微生物。最新的研究发现,该细菌的SdeA蛋白以一种全新的、完全不同于经典泛素化的方式修饰泛素,并催化其对几种内质网相关蛋白的泛素化过程。在该论文中,冯越研究组解析了SdeA及其与泛素复合物的三维结构(图a,b),揭示了SdeA活性中心的组成(图b),阐明了其识别泛素的机理(图c,d),并提出了SdeA修饰泛素过程中泛素的构象变化假设。该研究的创新性和科学意义在于:一方面,SdeA是目前为止世界上首个鉴定出的新型泛素连接酶,其与泛素复合物结构的解析揭示了一种全新的泛素化的结构机理。由于哺乳动物也含有类似结构,同时其他细菌可能也具有类似的、尚未发现的泛素化系统,所以在未来,该研究将帮助鉴定出其它新型泛素化系统,从而丰富我们对细胞生命过程的认知;另一方面,SdeA的结构解析也为设计针对该家族蛋白的小分子抑制剂,作为治疗军团菌肺炎的潜在抗生素奠定了重要基础。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董亚南、穆雅娟、解永超及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张玉鹏依次为本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冯越教授为本文的通讯作者,北京软物质科学与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化工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多位老师和同学参与本论文工作,为课题提供了大量帮助。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和上海同步辐射光源(SSRF)的BL19U1、BL17U1和BL19U2线站及其工作人员为数据收集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支持,本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北京化工大学一流科学家项目的资助。

冯越简介:

冯越,1985年9月生于辽宁锦州,教授,博士生导师。2013年7月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中心,经高层次人才引进,进入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作,主要以蛋白质结构生物学为手段,对多酶生物分子机器及重大疾病相关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进行研究。共发表SCI论文23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11篇,分别发表在Nature (两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各一篇)、Nature Plants (通讯作者)、PNAS (第一作者)等国际著名期刊上。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面上项目各一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已结题,被遴选为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授权发明专利2项。曾获得2015年北京高校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最佳演示奖等荣誉。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