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进一步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推进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新闻网开设“北化纪实”、“北化学子”、“北化人物”、“北化之子”栏目。今天是“八一”建军节,在向我们的人民子弟兵致敬的同时,本期“北化纪实”特推出我校赴云南边防服役大学生士兵在一线服役情况。
曾经以为,边境线离我们很遥远,遥远到让人没有任何具体的概念;但当边境线距离你只有三五米远的时候,你似乎刹那间明白了“家国”的沉重。曾经以为,大学生士兵有“大学生”的光环,在部队里大多也就是从事一些写写记记等文职行政文秘性工作,“一线稽查”、“生死抉择”与他们怎会相干?但当亲眼看到他们雄赳赳、气昂昂坚守在边境线,无畏艰险、无畏生死时,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震撼,更是七尺男儿顶天立地的豪迈与铮铮铁骨的霸气。
今年的7月18日至29日,学校武装部两位老师再次深入云南边防一线,探望我校10位服役大学生士兵,了解他们在部队服役、生活情况。同行的还有学校宣传部老师,以及《北京日报》新闻中心主任李学梅、摄影记者邓小虎等。在近10天的行程里,我们的足迹遍及芒市畹町、陇川县,瑞丽、临沧,景谷县、普洱市、江城县,勐海县、西双版纳、景洪市、昆明等十几个县市,省内行程2000余公里。今天是“八一”建军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让我们向我们的人民子弟兵致敬的同时,也向他们——坚守在祖国边防的大学生士兵,表达我们的敬意!下面,跟着我们的视角,一起走进他们,在这同样的暑假、同样的年华,去看看他们不一样的青春与岁月。
王禄粼:我的边防 你的世界
王禄粼,海南人,我校文法学院英语1301班学生,2015年9月开始在云南边防服役。
群山环绕、道路险峻、灌木茂盛、雨水丰沛,河的对面是缅甸,而公路的这边是我们的领土。这是我们跟随王禄粼和他的战友们巡逻中缅边境90号至92号界碑时,对中缅边境芒棒段的第一印象。然而,越是这样条件恶劣、地形险要的地方,越是为贩毒走私提供了便利。
设点查缉,是边检站打击贩毒走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而同时,这也是他们工作内容中非常危险的一部分,特别是遭遇负隅顽抗的毒贩时,有的边检战士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问到王禄粼:你参加这种伏击,直面危险,会害怕吗?王禄粼说:“不怕。随着实战经验的增加,也越来越了解遭遇这种紧急情况时该如何进行处置。而我们能力的增加,对犯罪分子,也是一种震慑。”
“如果我们的平均寿命是80岁的话,我只不过是为别人站了四十分之一的岗,而另外的三十九份都是别人在为我们站岗,在保卫我们的安全。”王禄粼的话让我们很惊讶,惊讶在这句话出自于一个刚刚20岁,脸上还略带稚气的小伙子,惊讶在军旅生活竟给他带来的巨大影响。
王聪:19岁的担当
陇川,傣语称为“勐宛”,意为太阳照耀的地方。而在太阳光辉之下,仍有吸毒贩毒的阴暗挥之不去。2016年,陇川被国家禁毒委列为“毒品滥用危害严重地区重点关注县(市)。”我校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15级学生王聪便在位于陇川的德宏州机动大队二中队服役。
“生死”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而“生死抉择”却是这些边防战士必须经常面对的一件事情。机动中队的任务之一就是及时处置重大突发事件。而在云南边防,每每处置这种重大突发事件,都很有可能涉毒涉枪。对于这些边防战士来说,每一次处置重大突发事件,都要做好直面“死亡”的准备。王聪身边就有战友在执行任务中牺牲。
我们问王聪:“在执行这种重大特殊任务时,其实都有可能要面临‘生死抉择’,你不怕吗?”王聪告诉我们:“在最危险的时刻,在国家利益受到损害的时刻,我们必须冲在最前面!在那个节骨眼的时候,根本不允许我们考虑个人安危。我们是军人,我们必须上。如果真的有一天,让我在国家利益和个人生死之间做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这便是一个仅有19岁的青年战士对于“生死抉择”的考量。
赵猛:守卫没有界碑的边防“线”
“我负责维护的水电线路,就是我所守卫的边防线,只是没有界碑而已”。正在云南边防普洱支队勤务中队服役的我校2013届继续教育学院学生赵猛这样向我们介绍他所执行的边防任务。
“执行这个在我们看起来特别普通,不够轰轰烈烈的水电维护任务。你会觉得失落和后悔吗?”
“不后悔。入伍前,我就学水电维护。现在当兵了,能把自己的技术很好地用起来,我觉得挺值的。”
“甘做螺丝钉?”
“老师,咱们的部队需要您所说的‘轰轰烈烈’的岗位,但其实需要更多那种‘默默无闻’的岗位,而且更多的人也是在‘螺丝钉’一样的岗位上奉献着。水电维护虽然普通,但对于我们的部队、对于我们的国家安全同样重要。水电线路就是我的‘边防线’,只是一条没有界碑的‘边防线’而已。”
吕清维:从实验班“学霸”到机动部队“全能兵”
“现在的你,跟刚入伍那会相比,是满满的精气神啊!”我们指着吕清维刚入伍时的照片,跟他聊起了入伍这两年的生活。吕清维,我校生命学院2011级工程实验班学生,2015年9月,吕清维报名参军,成为云南边防机动中队的一名武警战士。
吕清维告诉我们:“机动部队属于全训单位。所谓全训单位,就是一周六天,天天高强度训练,做好充分的应战准备。”400米一圈的跑道,吕清维需要带着头盔、穿着防弹衣、作战靴、持枪、打上背包,负重20多公斤,从一次跑20圈,逐步增加到一次40圈,16公里。教导员告诉我们:“别看吕清维身材不是罪魁梧的,但是他的体能训练、作战技术训练绝对是走在前面的,成绩很好。”在队部办公室里,吕清维自豪地向我们介绍了由他设计、制作的中队宣传海报,以及由他拍摄,制作的摄影作品。
2015年2月,缅甸北部爆发战乱,以及危及到了我们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吕清维和他的战友奉命前往边境地区维护边境安全稳定。吕清维告诉我们,在那个时候,他目睹了战乱给边境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的破坏,让很多人失去了生命,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庭,战争是离他们如此之近。想一想,我们能远离战争,能有和平的生活环境,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我们真的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陈勇均:“辣白菜”的军旅人生
见到陈勇均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帮他接通与学校理学院孟庆云老师的电话。早在来看望陈勇均之前,孟老师就叮嘱,一定要代他向陈勇均问好,鼓励他在部队好好服役。陈勇均,男,我校理学院2013级学生,辽宁抚顺人。因为爱吃“辣白菜”,所以在部队里就有了“辣白菜”的绰号。
“刚刚入伍的时候,我是被分配到勐宋口岸,执行查缉任务的。我还可以清晰地记得,那是15年的9月18日,我在晚上查缉。晚上9、10点的时候,有3个人驾驶2辆摩托车迎面开来。拦下来询问,原来是三名缅甸人。在其中一人的摩托车上发现了一个塑料袋,打开一看,10块**。”“前面这个摩托车的不说话,后面的那个就要跑。我跟战友三步并做两步,一脚把他踹了下去。”“很惊险啊!”“当时没有觉得什么,后来想想,还是有点后怕,因为也不知道他们是否有携带武器。后来,我也获得了个人三等功一次。”
“后来,我被调到了机动中队,机动中队就以训练为主,在紧急情况下,执行反恐维稳任务,职责也不同了。我的边防军旅人生还是比别人更丰富的。”
“退伍后,你有什么打算?”“8月底,我就要退伍了。退伍后回学校,我得赶紧把落下的课程补起来。回去后就要大四了,也是要面临就业了。” “你是会三种语言吧?”“恩,我是朝鲜族。所以,除了汉语,还有英语、朝鲜语。”“得抓住优势呢!”“我想着回去后还是得找找孟老师,让老师为我指导指导。”
王冠、王泽晨:兄弟“狙击手”
我们见到王冠、王泽晨的时候,他们正趴在地上,端着狙击步枪进行射击练习。得到批准之后,我们才可以在训练间隙的十几分钟和他们聊一聊,向他们带来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问候。王冠、王泽晨,我校文法学院学生。2015年9月,两人一起在云南边防西双版纳机动一中队服役。今年6月,两人又一起被选调参加集训,主攻狙击,成为集训队伍中的兄弟“狙击手”。
王冠告诉我们:“狙击是实施震慑、近距离歼灭敌人的重要手段。狙击实施一旦失败,将会造成暴露,很有可能对敌我双方形势造成巨大影响。因此,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狙击手,除了要求有高超的技术之外,还要求有过硬的心理素质”。
狙击手要练身体,他们时常的拉练负重30公斤,从景洪市走到勐海县(大约50公里),一走就是一个白天。其他战士可能在下大雨的时候就不用训练了,狙击手们反而是要在这样的天气趴在泥水里,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一动不动。狙击手还要练心理,他们有一项“捡石子”的训练项目:一共200个小石子,班长随意一把捡走一些,剩下的,每个战士在规定时间里数,数错一个石子,跑一圈。在数石子的时候,还会有人在旁边打扰你,敲锣打鼓放鞭炮。我们问王泽晨:“那你跑了几圈”,王泽晨很不好意思地告诉我们“两圈”。
王冠向我们骄傲地展示了他们的训练成果:两枚打穿了的瓶盖。100米,静态打穿瓶盖,是狙击训练中比较高的水平了。这几个瓶盖,他们格外珍惜,他们说:他们目前的技术还不稳定,还需要更刻苦的训练才能让技术稳定,才能成为合格的狙击手。
写在最后
我们的行程有限,没能看望每一位驻守边防的大学生士兵;我们的笔墨亦有限,没能详细记录看望的每一位大学生士兵的事迹。无论是我们探望途中偶遇的道路塌方、泥石流等危险,还是凌晨半夜跟随边防战士在边境线设点稽查,这对于我们只是是一次体验、一次经历。而对于我们的每一位大学生士兵,他们所面对的情况不知要比这凶险多少倍,他们身上所展现出的不畏艰险、不惧生死的气概,让人敬佩、甚或是敬畏。我们很难想象,这些十八九岁的“娃子”,昨天还是校园里的“嫩苗”,今天却已是矗立边防的大树。在“八一”建军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无论你是在享受假期旅游的惬意、还是在教室里挥汗如雨备战考研,无论你是在绕膝父母享受天伦之乐,还是奔走在大街上**打工,让我们一起向他们的青春致敬!向他们卫国戍边的青春致敬!(摄影 邓小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