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北化

BUCT news

最新排行

最热排行

【北京日报】志愿者的幸福
2014-04-30 供稿单位:新闻网

程旭

北京化工大学教师

[我说劳动]

劳动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和回报社会的主要方式。工作是劳动,学习是劳动,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更是劳动。劳则有获,动享生活。

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烈日炎炎。程旭踏上将台洼小学的塑胶跑道时,只觉热气袭面,有一种想扎进空调房的冲动。

学校“蓝天足球队”的30多个孩子可不管那么多,每周一次的课后训练是他们最期盼的欢乐时光。见到程旭,他们飞奔过去,用小手拉着他的衣襟、胳膊,一口一个“教练”,叫得亲热。

此时,身高1米90的程旭不再是北京化工大学的老师,而是一名热心公益的志愿者。

程旭擅长足球,至今还在北京化工大学师生中保持着连续颠球1500个不掉的纪录。2010年,从市志愿者联合会得知将台洼小学学生缺少课后体育活动的消息,程旭拉着北京化工大学足球队的七八位同学送教上门。

将台洼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生源中98%是打工子弟。全校就一名体育老师,体育课都上不过来,哪儿还有精力开展课后体育活动。

程旭在这里成立了全市首支打工子弟足球队,每周三下午,志愿者轮流到校教孩子们传球、颠球、运球、射门,结合每个孩子的领悟能力和身体条件,量身订制训练计划。

10年前,18岁的程旭从天津考入北京化工大学。第一次参与志愿活动时,他可没想到,有一天,志愿服务会遍地开花。

那时他刚上大一,常常拿着抹布擦拭学校图书馆的橱窗,或是提着笤帚打扫校园里的落叶,干活的好像永远是那几个他这样的学生干部。当时他觉得,志愿服务就是有组织地做好人好事。

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中国体育健儿的飒爽英姿为奥运历史留下完美一页,志愿者的微笑也成为一笔珍贵的奥运遗产。经历了赛会志愿服务的洗礼,程旭的志愿服务观念慢慢转变,他意识到:后奥运时代的志愿服务不再是光环下、镜头里的微笑,而要服务于社会,满足身边生活中的点滴需求。

大学毕业留校后,程旭担任校志愿服务总队秘书长,引导志愿者把服务焦点从大型活动转向身边社区。仅去年一年,程旭就带领学校的志愿者开展了扶老助残、宣传新法规、提供法律咨询等700余项志愿服务,近两万人次参与,累计服务近10万小时。

“停,你的脚法不对。”训练进行了二三十分钟,程旭和孩子们都已大汗淋漓。他跑到一个男孩身边,用手将男孩的脚掰到正确位置。男孩低头瞧瞧自己黑乎乎的球鞋,再看看教练的手,有点儿不好意思。程旭亲昵地用臂弯夹了夹男孩的后脖梗,鼓励道:“再试试,看这回能不能射中大门。”

北京化工大学离将台洼挺远,每次一来一回,程旭都要在公交车上“晃荡”两个多小时。无论严冬酷暑,风雨无阻。

训练之余,程旭还带孩子们去参观国家大剧院、中国科技馆、电影博物馆,号召志愿者为孩子们组织科普、音乐、素质拓展小游戏等兴趣小组活动。现在,将台洼小学的“蓝天足球队”已成为团市委关爱打工子弟志愿服务行动的一个重点项目。

前不久,程旭接到学校周边一位家长打来的电话,称自己正在念高中的儿子也想到这里当一名志愿者,教小学生踢足球。电话放下,程旭开心地笑了,那是他从事志愿服务以来最幸福的时刻。

中国这年

10年前,全国的在册志愿者约有1000万人。那时的志愿服务管理尚未成体系,几乎没有计时服务的概念。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为志愿者工作创造了巨大的社会价值、人文价值和精神价值,并对志愿者、志愿者组织、社会公众产生了深远影响。自此,志愿精神深入人心,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如今,全国正式注册志愿者已超过5000万人,计时服务、网上招募等手段逐步得到应用。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