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继教育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简报专题报道了我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经验之后,北京高校宣传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简报(第8期)又以《北京化工大学着力提升辅导员专业化核心能力,全面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为题专题介绍了我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典型经验。
北京高校宣传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简报(第8期)原文如下:
北京化工大学着力提升辅导员专业化核心能力
全面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北京化工大学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通过科学规划顶层设计,搭建核心能力平台,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等方式初步形成了辅导员队伍工作有活力、干事有平台、发展有保障、事业有追求的良好局面。
一、校党委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科学规划顶层设计,健全保障机制
一是党委高度重视辅导员工作。从58年建校伊始就建立辅导员制度,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按照1:150的比例配备辅导员,常委会每学期均要专题研究辅导员工作,班子全体每年均参加学工系统总结大会。学校将辅导员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强校战略”和“人才梯队工程”,与师资队伍建设和党政干部培养统筹规划实施,每年选聘两名辅导员出国进修,注重引进博士和具有相关专业背景人员从事辅导员工作,使辅导员成为学校党政干部和骨干师资的重要来源和蓄水池。学校以“专业化培养,多样化发展”为理念,畅通辅导员的长远发展渠道,实施分类发展培养计划,规划了生涯规划、心理素质教育、学生事务管理等“七个培养方向”和专家型辅导员、学校党政干部、教学科研骨干、校外党政人才等“四条发展路径”。
二是不断健全队伍建设的保障机制。学校先后出台了《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意见》;成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明确由辅导员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指导必修课程建设,并参与心理素质教育、思想品德修养以及形势政策等课程教学;落实辅导员双线晋升制度,专门制定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评聘方案、成立辅导员职务学科评议组并将指标单列;加强经费投入,每年投入300余万元辅导员队伍建设专项经费。对于保留学籍专门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人员每月津贴平均达到4200元,确保专职辅导员的收入水平略高于同等资历的党政管理干部和专业教师。
二、搭建专业化核心能力提升系列平台,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一是通过辅导员精品工作立项,培育辅导员精细化工作能力和精益求精的工作追求。精品工作是指经过精心设计具有一定示范作用,且具有良好实效性的辅导员特色工作,学校通过推行《矩阵管理模式在班集体建设中的应用》、《以“生涯目标跟踪卡”为载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口才训练营》等工作,形成了一批以辅导员为主导的德育基地,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德育基地化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二是通过开设大学生发展辅导系列课程,提高辅导员第二课堂教学与研究能力。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业指导、素质拓展、生涯规划等方面,积极推动辅导员开设第二课堂课程。目前开设近20门学生发展辅导课程,如《班干部工作技巧与艺术》、《大学生基本礼仪》、《如何读大学》、《心理自我调节技巧》等,广受学生欢迎。学校《探索第二课堂教育模式,加强学生六种能力培养》曾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三是通过深度辅导能力提升计划,系统提升辅导员深度辅导能力。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设计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深度辅导工作手册》。形式上,明确“一对一”谈话为主,构建团体辅导、小组辅导、网络交流等为辅的深度辅导模式,确保每位同学每学期得到一次有针对性的面对面辅导。举办深度辅导系列培训班、开展深度辅导优秀案例评选、评选深度辅导优秀辅导员;编写《深度辅导案例集》和《新辅导员工作手册》;开展深度辅导论坛,通过辅导员工作坊和“辅导员下午茶”等形式对学生特殊案例进行会诊和督导,提升辅导员危机干预能力。
此外,学校还通过“我和我的学生”辅导员主题征文演讲比赛,提升辅导员沟通表达能力和职业认同感,深化以生为本的专业精神。通过举办与学院特色和专业特点紧密结合的“学院周”系列活动,锻炼辅导员策划组织能力。通过辅导员博客大赛,依托学生工作数字化方案平台,拓展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
三、以提升辅导员队伍建设质量和水平为导向,完善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
首先是严把入口关。形成了笔试、面试、心理素质测试、团队精神评估、群众意见测评、预备辅导员考核相结合的辅导员选拔机制。其次是强化考核关。加强辅导员年度考核工作,实施360度考核模式,包括自我评价、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评审会评价,重点专题工作自主申报考核等12个方面的综合评价。注重校、院两级考核主体的协调,突出考核的整体性,按照谁主办谁考核的原则,学工系统各职能中心和学院共同参与考核,提升考核工作的针对性。制定日常工作考核点申报制度,设计重点专题工作自主申报参评模块,辅导员可根据日常工作中的侧重点从30条考核项目中自主选择5项申报考核,突出辅导员的自主性。引入学生满意度和分类培养团队评价,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考核导向的团队性。评选“最受学生欢迎辅导员”、“深度辅导优秀辅导员”、“辅导员特色工作奖”和“第二课堂最佳授课奖”等单项奖励,形成了以“十佳辅导员”、“校级优秀辅导员”和辅导员工作单项奖等系统性的辅导员评价机制,使辅导员的整体工作和特色工作均得到了肯定与激励,充分发挥了考核评价机制的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