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化故事

BUCT storys
“北化纪实”之七:杨卫民和他的“博士玉米收割队”
2012-10-11 供稿单位:新闻网 阅读次数:102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北京精神,大力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新闻网、校报联合推出“北化纪实”系列报道,用朴实的语言诠释化**生身边感动的人和事。欢迎广**生提供新闻线索。
(E-mail:
news@mail.buct.edu.cn )


劳动现场

本网讯(张弘鹏):——“听说在老焦家地里收玉米的那些人都是北京来的大学老师和博士?”

——“是啊,领头的那个还是大教授呢!”

国庆长假期间,从北京赶到当地农户老焦家收割玉米的一行9人成了山西晋中市榆次区东阳村老乡们街头巷议的话题。

这些“北京来的博士”,是北京化工大学高分子材料先进制造创新团队的老师和同学们,而“领头的大教授”是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杨卫民。

这事,要从中秋国庆双节长假前说起。北京化工大学今年七月份毕业留校的焦老师,要在假期期间回家帮助年迈的父母和妹妹一起抢收玉米。为此,他向所在的高分子材料先进制造创新团队负责人杨卫民教授请假。一向关心团队教师成长发展的杨卫民教授,像往常一样询问了焦老师家里的详细情况和困难。让他万没想到的是,杨老师当即决定,带领团队成员一起去他家帮助他的父母收割玉米。杨老师的想法一提出,很快得到了团队成员们的积极响应,大家定下来了具体行程。杨老师还特别嘱咐,“我们自带干粮,尽量不给焦老师父母添麻烦。”

10月1日,国庆长假第二天,杨卫民教授一行9人踏上前往山西的火车,经过多次换车和数公里山路的步行,8个小时后大家到达了焦老师的家乡。

玉米地一望无边,就像一片金色的海洋。大家不顾旅途的疲惫,第二天一大早,就一起来到玉米地。这些习惯了在实验室敲打键盘和摆弄自动化器械的老师和同学们挽起袖子,喊着号子比赛收玉米。团队中的老师和同学很多人从来没有干过农活,即使干过的也是很多年没有下过地了,但大家依然热情高涨,干劲倍增,谁都不肯掉队。有的同学脸晒黑了,有的胳膊被划肿了,有的同学的手还磨出了泡,但大家没有一个叫苦的,仍然比着劲干。中午,老师和同学们围坐田间,一口干粮,一口凉开水,吃的格外香甜。直到晚上六点多才收工回家。“他们干活很仔细,很像样!”乡亲们对这些博士们纷纷赞赏。仅仅两天时间,三块地里六亩地里的玉米被老师和同学们全部收割完成。

看到这些,焦爸爸和焦妈妈又是高兴、又是感动。“没有你们来,我们十天半月也干不完,干不了这么快,这么好”,焦爸爸说,“看到孩子有这么多好的领导和同事,能在这样的单位工作,我们很放心、很高兴”。

说起这次活动,杨卫民老师说,团队的建设和发展要靠大家共同的努力,除了在科研教学工作中相互帮助,相互支持以外,更要关心关注大家生活中的困难。尤其是现在的年青教师,负担很重,焦老师家里这种情况,我们团队有义务帮助他。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他感受到大家对他的关心,使他踏实工作,尽快成长。当然,通过这次山西行,团队每位成员都切身体会到了付出、汗水、收获与喜悦的意义。每一个人在这个过程中都很有感触,很有收获。

两天时间很短暂,但对于杨老师和他的团队的每一个人来说,一定是一段快乐的记忆,这也是一个难忘的国庆假期。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