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时讯

BUCT news

最新排行

最热排行

“北化纪实”之二:扎根边疆的“月亮花”
2011-12-09 供稿单位:新闻网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北京精神,大力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新闻网、校报联合推出“北化纪实”系列报道,用朴实的语言诠释化**生身边感动的人和事。欢迎广**生提供新闻线索。
(E-mail:
news@mail.buct.edu.cn ) 



节日慰问牧民,在牧民家中一起载歌载舞


慰问孤寡老人


多面手的阿依古丽临时客串记者


接待参加社会实践的大学生,为他们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



在田间和村民们一起劳动

扎根边疆的 “月亮花”
 

本网讯(新闻网冯宽昕、石萌萌)圆润的脸庞,清脆的声音,跳起舞来灵动而感染人心,这样一个女孩子坐在面前,你无论如何不会把她与“基层、女乡长”这样的字眼联系起来。她,有个美丽的名字——阿依古丽,汉语意为“月亮花”。作为新疆**尔族自治区的基层干部,她已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工作了两年多。说起这其中引人入胜的故事,阿依古丽笑言,令她刻骨铭心的记忆非常多,她从中体会到了信任和担当,也看到了自身的成长。她的青春梦想,正如鲜花般绽放。

马背上的草原情

阿依古丽1985年出生于新疆昌吉市,哈萨克族人。父亲从事外贸行业,母亲是一名教师,循循善诱的父母尊重孩子的想法,这使得阿依古丽从小就比同龄孩子更有主见。蓝天白云,广阔壮丽的草原生活,赐予她热爱自由,敢于追求的个性。

五岁时,为了学习哈萨克语,阿依古丽被送到了姥爷家里。在草原上捡牛粪,拾山果,挨家挨户的去拜年,这些事情在阿依古丽记忆中是最美妙的。“如果没有那时的经历,我的人生选择也不一定是现在这样。”阿依古丽说。姥爷那时任阿勒泰吉木乃县的县长,他喜欢骑着那匹老马,四处走访牧民。阿依古丽便常常蹬上马鞍,和姥爷一起行走在县里的各个地方,质朴自然的民风民俗使她心存依恋,贫困善良的乡亲令她无比牵挂。正是童年的经历,在她心里埋下了梦想的种子,使她今天走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

大学校园里追逐梦想

能歌善舞是哈萨克族人的天性,阿依古丽也不例外。1997年作为舞蹈《孔木子》的领舞,她有幸在人民大会堂演出,团队荣获“全国少儿舞蹈大赛银奖”,自那时起,她就对北京产生了深深的向往。

2005年,阿依古丽如愿以偿考进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开始了新的生活。从新疆到北京,她还来不及体验新鲜的校园生活,就陷入了学业困境。由于基础薄弱,她感到学习吃力,不服输的阿依古丽把女孩子看电影、逛街买衣服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总结经验,勤做笔记,一坚持就是四年。天道酬勤,大二大三,她获得三等奖学金,大四时,她各方面的成绩已是遥遥领先,荣获一等奖学金。同时她还选修了经管学院国际贸易专业。汗水与付出换来了收获,也锻炼了她内心的坚毅。

大三,阿依古丽担任班长。无论哪位同学有困难她都热情相助,但她从不把这些事放在心上。在她看来,“帮助别人很正常,无需记挂。”汶川大地震时,她给灾区捐过两次款,一次100元,一次50元,当时的她,每月生活费仅有500元。

2005年,阿依古丽自编自演了舞蹈《雏鹰》,她以优美的舞姿,为母校献上了一份精美的礼物,受到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后来这部舞蹈成为她的经典作品,从大一到大四,她共演出20多场。

雏鹰意味着新生的力量,她渴望飞向蔚蓝广阔的天空,虽然道路艰险,但充满了拼搏的快乐,奉献的无悔,自由的可贵。

回归草原 展翅翱翔

临近毕业,同学们有的出国,有的选择留在了北京或去往上海等大城市。对故乡草原始终魂牵梦萦的阿依古丽却放弃了在北京当白领的机会,回到新疆参加了两个考试。一个是昌吉市政府事业编制的“铁饭碗”,另一个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的选调生分配到基层。在92人中笔试、面试第一,阿依古丽顺利拿到了昌吉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秘书的职位。可才上了22天班,她出人意料地辞职了,因为这时选调生的名单上她也榜上有名。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我是草原的女儿,回新疆一个很大的动力就是想从基层做起。走近老百姓的生活,真真切切的为他们的发展尽一己之力,这才是我的梦想。” 阿依古丽坦言对于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

第一天到西吉尔镇西吉尔村担任党建副书记时,她怀着紧张又兴奋的心情做了几件小事:将村里书屋的图书按科目分类整理,排列放好;买来去污粉把党员活动室的桌椅擦洗得干干净净。看到新上任的大学生书记爽快利落、毫无架子的行动时,村民们感慨遇到了办实事的好干部。阿依古丽在西吉尔村的住处是乡政府地下室,有时一个紧急通知,留宿的干部经常加班甚至通宵熬夜。开朗的阿依古丽喜欢闲暇时和大家谈论时政,很快便融入了这个大集体中。

草原冬日寒冷而漫长,凛冽的风怒吼着,气温常常零下十几度。阿依古丽在冰天雪地的季节仍不忘四处走访。听说牧民古丽娜开了个刺绣合作社,从1995年开始带徒弟,特有的民族风格刺绣很受欢迎,由于资金欠缺当时无**常维持。阿依古丽认为这是支持牧民自主创业、发扬**尔族传统技艺的好事情,她冒着刺骨的严寒连忙赶到了古丽娜家,仔细询问情况后,把自己从微薄工资中积攒的4000元当场全部借给了古丽娜。感激不已的古丽娜特意煮了一锅阿依古丽最喜欢的羊肉,用最好的奶茶表达深情的感激和浓浓谢意。

大家亲切的叫她“古丽”。村妇女主任说:古丽来了西吉尔村,村里变得比以往有生气。“村里的工作多是些繁杂却和广大牧民息息相关,这最能考验人的耐心和毅力,老百姓的事情,哪怕再小,也要当大事对待,要对得起他们的爱戴。”

有一次,听到村委员谈到了色素辣椒的种植,阿依古丽觉得这是个增收新途径,便上网仔细查询相关信息,计算种植成本回收率等,经过筛选,她建议村民们试种一种品牌色素辣椒,同时,积极联系远在兰州的企业签下订单,功夫不负有心人,试种的600亩辣椒果然取得了大丰收。

当记者问到对基层生活是否完全满意时,阿依古丽诚恳的表示:“基层不像大城市那样五彩斑斓,没有那么多新奇事物,年轻人会有一个适应阶段,要耐得住寂寞,懂得坚守;跟老百姓打交道时,要放低心态,摆正位置。事实上,很多经验丰富的长者独具智慧,很值得年轻人学习。”

出色的业绩使阿依古丽在半年后被破格提拔为大南沟乡副乡长,分管宣传、环境、计划生育等22项工作。如今,在新的工作岗位上,阿依古丽继续在边疆这一人生舞台上,描绘着她那美丽人生。 

(感谢马克思主义学院胡锐提供新闻线索)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