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下午,我校会议中心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暖意洋洋。践行“北京精神”,争做时代先锋——北京化工大学学生宣讲大会在一片热烈、感动的氛围中举行。军旅标兵、化工学院硕士研究生杜湖泽,科技之星、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闫东鹏,大学生村官、原信息学院本科生付义华,见义勇为模范、生命学院硕士研究生张亚丽,自强之星、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本科生闫文韬,五位大学生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他们成长的经历,分享了他们在科研、工作、生活道路上的感悟,向在场的听众展示了青年大学生如何践行“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会场不时响起阵阵热烈的掌声。宣讲会结束后,同学们久久不愿离去,纷纷上前与榜样们交流心得。北京化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任新钢,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宣教处处长王达品,北京化工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毛立新,宣传部部长王命财,学工部部长罗伟,组织部副部长庞然,以及各学院、研究生院、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出席。各学院学生代表300人聆听了精彩的宣讲。
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任新钢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他鼓励化大学子努力向五位榜样学习,用扎实的学习、勤勉的工作、充实的生活践行“北京精神”,他希望同学们能够坚定爱国的信念,插上创新的翅膀,敞开包容的胸膛,继承厚德的传统,做时代的先锋、国家的栋梁。
随后,化工学院硕士研究生杜湖泽以“拳拳报国心,默默戍边情”为题,讲述了他携笔从戎,献身国防的不平凡经历。“八月十五的月饼”、“苦涩的水”、“野外潜伏”、“早起的通讯员”,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幅幅内蒙古边防的图画,把听众带到了那广袤的草原、整齐的营房,仿佛听到了清晨的号响、靶场的枪声。2007年退伍返校后,他又将汗水投身到学术科研中,并以高分考取了学校硕士研究生。
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闫东鹏分享了他在创新科研道路上的成绩和体会。近几年来,他以第一作者在SCI核心期刊发表学术文论17篇,累计影响因子总和110。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0项、美国发明专利2项。骄人的成绩令在场的同学发出阵阵惊叹声。他坦诚的说“作为一名大学生,创新是我们对青春许下的承诺。学习道路上不仅有继承,还有发扬。在科研创新的道路上要做一个永远不断求索的探路者。”
原信息学院本科生,现北京住总集团第六建筑公司团委副书记付义华通过三年做大学生村官期间的奉献经历,诠释了“北京精神”中“包容”的意义。三年村官期间,他创办了昌平南口镇首份村报、首个村级网站、首个村级电脑培训班和首个黑板报。他常说,是北京这座城市用博爱包容着他,他点点滴滴的成绩仅仅是在回馈这座城市和这座城市的人民对他的恩赐。
生命学院硕士研究生张亚丽,讲述了她在北京化工大学本科期间见义勇为,勇抓盗贼的故事,当她讲到“她在前面拼命跑,我在后面拼命追,清晨的校园里,我追着她跑过了大半个校园。”的时候,在场的观众无不为她捏了一把汗,当她最后说到将盗贼制服的时候,会场上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同时,她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作为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她风吹日晒,不怕辛苦,得到了许多外国友人的赞扬。她甜美的微笑、真挚的情感、执着的付出展示了厚德的魅力。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本科生、北京市“自强之星”闫文韬催人泪下的故事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百年清华园里,他一边勤工助学为身患绝症的母亲治病,还承担起了照顾母亲的重任,一边发奋学习、投身科研取得优异成绩。他双手托起家庭与学业的重担,挺起了不屈的脊梁,以自强不息的精神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
同学们感触颇深。机电学院大三学生罗夏阳说,作为一名今年应征入伍的大学生,杜湖泽学长的经历震撼了他,他要以他为榜样,立志戍边,报效祖国。信息学院大四学生高强说,“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应该向身边的榜样——张亚丽学姐学习,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以关爱、友善、理解的态度去面对周围的每一个同学,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化工学院大四学生董华在听到闫文韬的事迹后,感动地流下了泪水,她说“闫文韬同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从“受助”转向“自助”与“助人”,践行了“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
我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增强学生爱党爱国、责任奉献、追求卓越、诚实守信、感恩知报等五种意识,着重培养学生学习实践、创新创业、环境适应、表达沟通、跨文化交流、领导力等六种能力,围绕“博学笃行、修德砺能、追求卓越、报国为民”的教育主题,立足行业特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次学生宣讲大会,是广大学生学习、践行、弘扬“北京精神”成果的体现。今后,全校师生将继续践行北京精神,争做时代的先锋,为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