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下午,我校在行政楼203会议室召开公共基础课程“十二五”改革与建设规划论证会。巡视组专家马国瑜、白兰璧、周亨近、各学院教学副院长、数学、化学、大学外语系列课程骨干教师以及教务处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副校长陈标华主持。
理学院、文法学院分别汇报了数学、化学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案。各门课程的改革方案都针对学校生源状况变化,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与培养目标,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与新举措。注重以问题驱动的探究式、研讨式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杨永愉教授就数学类课程目前授课规模、师资基本状况、学生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提出了“开设面向不同专业的新三层次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建设,探讨小班教学,培养精英。抓教学环节、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考研课程的指导”的改革思路。
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杨屹教授就化学类课程建设成就、改革思路、存在问题等进行了报告。提出了“依据教育部各教指委制定的专业规范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增加学科前沿的介绍,增强自主学习的动力。结合各专业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进一步改革,加强双语教学”的改革设想。同时,李蕾教授指出大学化学实验课程中,实验指导教师严重短缺,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
张洪兵教授就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提出了将继续实施并进一步深化教育部推广的全新英语教学模式,建立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大学英语网络学习平台,继续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陈标华副校长在认真听取了大家的汇报和讨论后,对各门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方案提出建议:各学院要针对本学院所负责的专业发展目标,对数学和化学课程提出具体教学需求。数学教师要有创新的教育思想,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在教学中注重采用现代的、前瞻性的教学方法。化学是我校大部分专业学生最重要的基础课,因此,要明确现代工科专业对化学的要求,各专业要根据培养目标,设置相应的化学课程体系。在化学课程的授课中采用竞争上岗机制。外语课程采取分级教学,针对每个学生弱点,提高学生英语的相应面能力。同时,陈校长指出加强公共基础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培训,鼓励教师积极投入教学改革,多出好的、先进的教学成果,学校将提供相应的支持。最后,陈校长要求各相关学院要按照本次会议的精神,进一步完善基础课程的改革方案。(教务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