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热潮中,5月23日图书馆直属党支部与离退休工作处联合组织了一次特色组织活动――到河南省林州红旗渠的故地参观学习。图书馆全体党员和部分群众参加了此次活动。
红旗渠――一个时代的象征,无数人心中永久的丰碑!无论历史的激流怎样荡涤,红旗还是那样的鲜艳,渠水依然那样清澈,沁人心脾。走近红旗渠,无论你是否经历过那个**燃烧的岁月,哪怕你对那个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红旗渠厚重的历史知之甚少,你都无法抗拒伟大的红旗渠精神对你的震撼,对你的感染,使之从内心深处接受时代精神的洗礼!这就是红旗渠精神,一种伟大的革命精神!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人是需要有点精神的!林县人民战天斗地、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创举,就是这种精神的集中体现!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林州市处于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历史上严重干旱缺水。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使林县人民摆脱世世代代缺水的窘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县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决心,以县委书记杨贵和县长李贵为代表的共产党员,在艰难困苦的施工条件下,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设了151个渡槽,凿通211个隧洞,在长达近10年的修渠岁月里,有无数的河南优秀儿女和***官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正是以那种“唯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精神,才创造出一个个人间奇迹,涌现出无数英雄人物,书写下大量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红旗渠总干渠长70.6公里,干渠、分干渠、支渠、斗渠共1500多公里。一个默默无闻的贫瘠县因红旗渠而红遍全国,闻名世界!是光荣的河南人民为人类历史的博物馆贡献了一座无以伦比的“人间天河”!红旗渠建成后,基本上改变了林县干旱缺水的面貌,有力地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山区奠定了基础。红旗渠是人类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一个伟大的创举。
同志们目睹了林州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建设新农村的精神风貌,深切感受到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虽然是在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但它的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仍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我们一定要学习发扬红旗渠精神,牢固树立自力更生,甘于奉献、勇于创新、善于思考、忠于职守,弘扬红旗渠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自己实际工作的情况,确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坚持“读者第一”的服务宗旨,为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坚实的信息资源保障。每一位党员要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身体力行履行好自己的义务,牢记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强化业务学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做好各项工作,推动图书馆的工作,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为构建和谐校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红旗渠如同中华儿女的脊梁,它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前进!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