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化要闻

BUCT news

最新排行

最热排行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创新人才培养搭建国际交流平台 ―2009年国际交流合作与留学生工作研讨会
2009-04-21 供稿单位:新闻网
      

为将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引向深入,促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 我校于4月17日至18日召开了2009年北京化工大学国际交流合作与留学生工作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创新人才培养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在校的全体校领导、各学院领导、相关部处主要负责人、部分教授代表出席了本次研讨会。教育部国际司于继海副司长、国家留学基金委李建民副秘书长、李彦光主任以及国家外国专家局政策法规司雷风云副司长应邀出席了会议并做了专题报告。

4月17日下午,副校长陈标华主持召开了主题报告会。首先由北京化工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耿海萍做了题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创新人才培养搭建国际交流平台”主题报告。报告汇报了我校近三年的国际交流合作工作,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结合我校发展目标,深入研究了学校国际交流及留学生教育状况,提出了我校国际合作发展全方位战略;从构建全球合作网络、打造具有参与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能力的学者队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和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建设具有多元文化氛围的校园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学校国际合作发展战略。随后,教育部国际司于继海副司长、国家留学基金委李建民副秘书长、国家外国专家局政策法规司雷风云副司长相继多层次多角度地介绍了各部局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结合本部局国际交流合作及留学生工作的体会,阐述了国家在国际交流工作中工作思路、工作动态、相关项目及最新指示精神。最后,北京化工大学党委书记王芳和校长王子镐就学校国际交流合作及留学生工作做了重要发言。两位校领导对本次会议的主题报告做了充分肯定,认为报告比较深刻,内容比较全面,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系统性。王芳书记指出在当前科学发展观的学习阶段,学校的主要负责同志集体参加学习和讨论就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国际交流和留学生工作,提高学校国际交流水平。在当今国际形势下,学校国际交流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学校要抓住机遇,紧密围绕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跟踪国际前沿,扎实推进我校国际交流合作。国际交流工作需得到全校师生特别是学院、职能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国际处要立足引领、服务角色,各院系要发挥主动性,积极配合,共同将学校国际交流推向新的高度。希望学校相关部门能够认真领会上级主管部门的讲话精神,按照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留学生工作。王子镐校长在讲话中指出北京化工大学国际合作发展战略是北京化工大学整体发展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交流工作是学校全局性工作,而不是一个部门的工作。高水平的大学必然是开放型的大学,在发展规划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要在国际交流工作中,坚持学校特色,注重实效,提高国际合作水平和质量,保证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外界资源来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及留学生工作;此外,需要制定实施措施,制定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集中力量做好重点工作。

4月18日上午的经验介绍和讨论会由耿海萍处长主持。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陈晓农和经管学院院长陈晓春分别介绍了本学院开展国际学术和科研合作、引智工作、学生海外学习、外籍留学生培养等方面的经验。随后,校领导、各学院及职能部处的领导、学院教授就如何为创新人才培养打造国际交流平台提出建议和意见。会议讨论场面热烈,讨论内容务实。

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为学校培养创新人才,加快向研究型大学转变的步伐提供了契机。本次研讨会是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在学习调研阶段的一次重要活动,通过提出和研讨我校国际交流合作与留学生工作未来发展的战略,达到了统一思想,提升理念的,加强全方位策划的目的,为创新人才培养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国际处)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