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推进改革,一直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主要推动力。1998年以来,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校内管理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其中,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实行干部聘任制, 为造就一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优化精干的干部队伍提供了机制保障。继1999年、2002年、2005年之后,第四次干部聘任工作已经开始。
通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学校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特色。2008年1月,学校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今后五年“坚持特色发展、内涵发展,改革创新,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办好人民满意的研究型大学”的指导思想和“全面提升学校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完成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变,将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毋庸讳言,学校目前的实际状况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差距还十分明显,不进一步解放思想,不加快思想观念的转变、不进行管理机制的创新,不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永远是遥远的梦想。
综合分析我校学科、教学、科研的现状,今后三年是学校要完成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变的关键时期。办学资源、拔尖人才以及建立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是实现研究型目标的关键因素。继成为“211工程”学校后,我校又被列入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学校,使学校发展面临的经费紧缺的状况有所缓解,同时也给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围绕向研究型大学转变的目标,推进管理机制创新,落实好“人才强校”和“学校大开放”战略,是本次机关岗位聘任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具体来说,就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建立有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和人才成长的体制和机制,达到增强机关工作活力和提升机关管理干部队伍的执行力的目标。
机关活力主要是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机关干部必须具备的大局意识、主动思考意识、引领发展意识和进行开拓性工作的能力。机关活力体现出一种精神风貌,机关活力的来源从主观上讲,是以主人翁精神为基础的学校发展忧患意识和以不甘人后精神为基础的竞争意识,是克服惯性和惰性,在正确分析和把握形势的基础上,形成勇于思考、勤于思考和善于思考,推进学校事业发展的能力;从客观上讲,需要在机关各职能部门之间、职能部门内部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建立起在共同的学校发展目标之下的良性竞争和共同利益机制。
机关干部的执行力是把学校政策、决策付诸行动的能力。执行力强弱取决于干部自身的素质和水平。广大机关干部必须不断学习与提高的进取心,及时了解学校的发展方向,准确把握学校的政策,把个人事业发展融于学校的发展,才能形成了一支能力强、作风正、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干部队伍。
本次机关岗位聘任工作将进一步扩大选材视野,择优选拔和任用干部。要尽可能扩大选才用人的范围,强调被选者的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充分考虑人才的优势和特点,将合适的人才选用到合适的岗位上。为此,学校将采取个人自荐、民主推荐、组织推荐等各种方式,广开渠道,选才用才。
本次机关岗位聘任工作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和要求。学校将结合整体发展目标,明确部门、岗位的职责,建立利于日常运转和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岗位职责体系,构建与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干部队伍。同时,充分考虑机关工作的连续性,在实行干部轮岗制度的同时,确保机关干部队伍整体基本稳定。
机关岗位聘任工作后,学校将加强机关干部的业务培训,使干部尽快熟悉工作。同时,围绕提升机关活力和机关干部执行力的目标,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学校将针对新的岗位职责体系和任期目标,逐步建立更加科学的干部考评体系。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新期待、新要求,我们必须肩负起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光荣使命。同时也应当看到,高等教育内部的竞争态势也日趋激烈,各高校的建设和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历经50年的建设和发展,北京化工大学站在了新的起点。志存高远,奋力前行,努力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解决学校生存与发展问题的最佳选择。
加强管理是实现学校目标的重要保障,其关键是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队伍。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本次机关岗位聘任将为建设一支素质好、结构好、作风好、团结好、顾大局、敢负责、奋发有为的机关管理队伍奠定坚实的基础。(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