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学院院周自开始以来倍受全校师生关注,其中“名师风采”更是吸引了广大热衷于了解我院教学、科研名师和关注我院学科发展前沿的师生。“名师风采”中,化工学院知名研究中心和实验室负责教授陆续为同学奉献上一场场精彩的讲座。
10月13日18:30,环境工程系教授李秀金讲授了“名师风采”的第一堂课。李老师结合环境工程的重要研究方向,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向大家介绍了当今世界环境危机,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前景,在国家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展示其所在的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的研究方向和论文发表情况,分享本人多年在国外的学习考察经验,使同学们直观了解了国家环境保护现状以及如何才能改变现状的途径和方法。
与李秀金教授展示学科前沿不同,15日18:30,我校副校长陈标华则在“名师风采”中与同学们共同探讨了如何走向成功的话题。陈校长系工业催化与反应工程研究室教授,于1996年-1998年在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2000年7月-2001年1月在美国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做高级访问学者,从事催化反应器方面的研究,如今是我校副校长,主管科技科研和对外交流。在他的讲座中,陈校长讲述了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从一个教育水平十分落后的乡村高中考入大学,并且最终获得博士学位;如何在那个技术水平落后的年代克服重重困难,在研究领域取得令人注目的成就。陈校长在整个讲座中用的最多一个词就是“勤奋”,他结合我校五十年的奋斗史和自己多年来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同学们生动地阐明了“有付出就有收获”的道理。讲座最后,陈校长语重心长地送给同学们四个字——天道酬勤,极大的教育激励了到场同学。
此外,分子与材料模拟研究室曹达鹏教授,教育部超重力工程研究中心邵磊教授,分别会在17日和21日带来各自的精彩讲座,继续掀起“名师风采”新的热潮。
“名师风采”是化学工程学院院周的特色品牌活动之一,搭建了了解化工、环境学科前沿和发展,面对面与名师交流、座谈的平台。该活动不仅为在学海中探索的广大学子们点亮了前行的灯塔,更为那些有志投身科研,想把我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特色鲜明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的莘莘学子铺垫了一条通往成功的平坦之路。(化学工程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