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化要闻

BUCT news

最新排行

最热排行

“迎九次党代会,育拔尖人才”研究生工作系列报道之六
2008-01-18 供稿单位:新闻网
  

加强高水平的导师队伍建设 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前提条件

所谓“名师出高徒”,培养创新人才,前提是要有一支一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和保障。导师在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导师的业务水平、师德师风对学生的影响最为直接。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队伍自身要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以及创新的行动和实践。实践表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提高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导师是关键。因此建设一支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素质精良、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师资队伍,一直是我校的一项长期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近几年来,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我校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并取得可喜成果。

通过导师遴选机制、实施校内外教授岗位同台竞争制度、青年教师科研基金制度、加强导师培训、实施针对创新平台的人才双聘制,吸引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

建立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进一步明确导师是培养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进一步强化研究生导师、包括博士生导师仅仅是一种岗位,而不是一种职级的标志、更不是终生制的意识。无课题、无成果的以及不能行使教书育人职责的导师将暂停招生或取消导师资格。

同时,学校不拘一格选拔水平突出但尚未具备教授资格的青年教师充实到博导队伍,形成能进能出的流动机制。鼓励教授间的合作、鼓励学科交叉。成立研究生导师指导小组,充分发挥团队的集体力量。

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建立激励机制,做好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的评选和表彰工作,鼓励广大教师把精力投入到研究生培养工作之中。

我校在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时当年指导教师只有5名。经过多年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导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飞速发展,到目前为止,我校研究生导师总数达到550余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34名,教授175名。具有博士学位的导师已经达到74.9%。已形成了一支由院士和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领衔、教育部和校级创新团队为骨干、老中青相结合、以中青年导师为主、学历高、科研能力强、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均较合理的有国际学术背景的优秀的研究生导师队伍。涌现出了以金日光、汪文川、李成岳等9名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和指导小组。目前博士导师队伍中,科学院院士1名,工程院院士1名,双聘院士7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24人。(研究生院供稿)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