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6日晚上6:00,我校东区400多名来自各学院、研究生院的班级心理委员及东区心理协会的骨干成员完成了培训工作,标志着我校首届心理委员培训圆满成功。
培训由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赵恩平主持,研究生院副院长罗伟、生命学院党总支书记张丽叶以及各学院分党委(党总支)副书记及东区辅导员参加了培训。
培训中,我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负责人须卫博士首先介绍了班级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工作内容及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况介绍。须卫博士精辟地将心理委员的职责概括为学习、宣传、组织、联络、反馈。心理委员作为关注心理健康的班级学生干部角色,承担着自我学习及组织班级同学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组织相关活动,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及时将同学们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需求反映给专业部门的任务。
随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持、业务督导、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北京高校心理素质研究会副会长聂振伟副教授为同学们做了“珍爱生命 热爱生活”报告。报告中聂老师与同学们畅谈心理危机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等问题。聂教授凭借其多年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领域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列举了丰富而详实的实例,深入浅出地剖析生命现象,使同学们接受了一次心理上的洗礼,对于同学们面对生命,如何设计自己的人生道路提供了心理上的指导与帮助,增强了全体心理委员及心理健康协会成员的工作能力。
北区心理委员培训工作已于11月25日完成。近400名班级心理委员、北区心理协会骨干和北区辅导员参加了培训。由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宣教部、联络工作部主任张晓丽老师主讲,就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心理危机等内容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培训。
班级心理委员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2003年由中国农业大学率先建立心理委员模式的学生心理或者机制,心理委员在学生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部门起到了纽带的作用。我校的班级心理委员工作制度的建设得到了学生工作部、研究生院、北区办及各学院的大力支持,后续培训工作将逐步展开。(学生工作办公室、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