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化要闻

BUCT news

最新排行

最热排行

我校组织研究生参加2007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
2007-09-17 供稿单位:新闻网

继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哈罗德.克罗托教授于9月11日访问我校并被聘为我校荣誉教授之后,9月12日上午,我校组织百余名研究生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2007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听取了6位来自世界顶级科学殿堂的教授所作的报告.

“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是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世界顶级学者共同参与的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此次来京的诺贝尔奖得主们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讨领域:在“人类的和谐与发展”的永久性主题之下,本届论坛年度主题确定为“能源与环境”。

本次论坛上,从太阳能、臭氧层一直到纳米技术,与会的在物理学、化学方面建树卓著的科学家与听众一同分享了他们最前沿的学术成果,同时也为北京全面构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添一臂之力。

参加本次论坛的嘉宾有来自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马丁.格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盖博.索马杰,前瑞士联邦理工学院苏黎世分校教授洛塔.雷以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理查德.施罗克。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院长陈勇。

马丁.格林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太阳能产业及其市场的发展》,对现有的太阳能技术,其潜力及有关的市场开发等问题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罗伯特.蒙代尔教授的报告题目为《能源,有限的资源及可持续增长的经济学》,系统地描述了什么是标准的国际宏观经济学模型。陈勇教授的报告题目为《中国可再生能源技术进展与发展技术》,该报告重点描述了中左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和支持政策;介绍了中国可再生能源的结构和比例、技术现状和产业化现状;分析了中国可再生能源状况和发展潜力;展望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趋势和经济性;提出科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科学和技术前沿问题。盖博.索马杰教授的报告题目为《表面科学和表面技术:能源转换得最优媒介,清洁环境的实现手段》,主要介绍了汽车上的触媒转换器大大的改善了洛杉矶空气的质量。空气分离为氧和氮是水净化技术的核心。通过化学制造方法有选择性的生产所需要的产品而没有废物及副产品是对化工工艺技术及通常被称为“绿色化学”的生物技术的挑战。洛塔?雷教授的报告题目为《提高能源和材料效率-加工产业面临的挑战》,报告对能源及原材料需求背景做了简单回顾,并对钢铁工业、报废汽车回收再利用、大规模的生物质发电、中国的低硫化物/氮化物循环流化床煤燃烧及为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增加油回收的氧燃料都作了简要的说明,且谈到了达到必要影响所需要的时间。理查德.施罗克教授的报告题目为《2005年的诺贝尔奖缘何为绿色?》,报告概括讨论了复分解反应,并展示了为什么诺贝尔委员会把该反应称为“绿色化学”的范例。

本次论坛使同学们有机会与世界顶级**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亲身领略了**们的风采,并与**们进行了亲切的交流,使同学们受益匪浅。(研究生院供稿)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