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下午,北京市教委高教处和北京市高教学会共同主办,由北京化工大学承办的高等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北京市大学生学情调查”成果报告会在我校召开。
会议邀请我国高教领域著名专家、高等教育学创始人、厦门大学潘懋元教授到会并做报告。北京市高教学会秘书长陈锡章研究员主持了会议。来自在京各高校教务处、学生处、高教所等部门的6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全国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我校副校长郭广生教授出席了报告会并致欢迎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原副所长杜智敏研究员、北京化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王秀平研究员、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社科基础部党总支书记傅钰副教授分别报告了“北京市大学生学情调查”的部分研究成果。该项目是北京市高教学会学习科学研究会承担的全国高等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由北京15所高校的20多位教师历时4年完成的。该项目在15所高校本科生中就学习目的和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焦虑、学习策略、自我评价和对学校教学工作的评价六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在对大量数据进行科学统计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北京市大学生目前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该项目的研究对进一步提高北京市高等教育质量和大学生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该研究成果已经出版成书。
最后,潘懋元教授做了报告。潘先生首先充分肯定了这种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统计进行高等教育实证研究的方法,强**育研究光凭经验是不够的,要有充分可靠的数据,该项研究是近年学习科学的重要成果。其次,潘先生建议该项目有必要在如下方面再进行深入研究:一是定量统计方面要扩大。不仅要研究普通院校大学生的学习问题,而且还要将高等职业教育的学习问题纳入到研究视野;二是通过质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揭示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他认为定量研究虽然很重要,但数据统计只能说明现象,而揭示现象背后的实质才是问题的关键,许多问题单凭数据是说明不了的。他建议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如能再进行质的研究,就会更加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三是要关注新教育教学理论对传统教育教学的挑战。目前新的教育思想,如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等已经对我国传统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在教育研究中要注意如何学习和吸收,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此外,潘先生还谈到了目前素质教育和信息科技对高等教育影响等一些问题。
潘先生以86岁的高龄所做的报告,思路清晰、语言精练、抓住关键,受到参会者的热烈欢迎。
最后,陈锡章秘书长讲话并代表北京市高教学会表示要对该项目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大力的支持。
(北京化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