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化要闻

BUCT news

最新排行

最热排行

我校杨卫民教授承担的“科技新星”计划项目通过鉴定
2006-06-19 供稿单位:新闻网
    

6月15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对我校杨卫民教授承担的“科技新星”计划项目进行了验收,并对完成的其研究开发的“高性能轿车子午线轮胎材料与结构对其动态性能影响的计算机仿真系统”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科技新星”计划项目验收和成果鉴定专家组由清华大学教授周其庠、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何晓玫等9位专家组成。专家组成员均为来自产、学、研各界从事高分子材料及其成型加工设备、橡胶及复合材料、轮胎与车辆工程、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知名专家。

杨卫民教授是1999年10月我校首批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的青年教师。他成功设计了我国最大的特大型鼓式硫化机,曾经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获得国家专利5项,出版著作2本,翻译英文专著4本,用中、英、日三种语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期刊论文80余篇,会议论文30余篇)。杨卫民教授自入选新星计划以来,于2000年10月至2002年9月,由国家公派赴日本东京大学留学,其间,他对多模腔精密注射成型充填平衡问题的研究成果于2003年6月作为在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领域的标志性成果在东京大学公开展示;按期回国工作3年多来,他在担负着比较繁重的行政管理工作的同时,积极投身于学校的学科建设,争取到国内外大型企业的广泛支持,建成了LCM-50高分子材料混练实验室,高分子材料注射成型实验室,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CAE实验室等。依托这些条件,他的研究团队最近承担着国防重点攻关项目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科技新星计划项目和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各1项,教育部骨干教师支持计划计划和留学回国人员支持计划项目各1项,此外还承担了与宁波海天集团等企业的多个横向合作项目。他立足于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探索在多学科交叉领域的创新发展,已有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工业应用,如新近发明的节能环保技术“洁能芯”,正在大唐电力公司50MW发电机组应用,可以从根本上消除换热管结垢顽症,大幅度提高热能转化效率,在石油化工、核电火电、食品轻工等众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杨卫民教授受“科技新星”计划培养支持的5年来,在专业理论水平、外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科学研究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等方面都达到了“科技新星”计划培养目标要求,验收专家组一致通过对杨卫民承担“科技新星”计划项目的验收。

杨卫民教授在“科技新星”计划资助下研究开发了“轿车子午线轮胎材料与结构对其动态性能影响的计算机仿真系统”,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突破了传统的子午线轮胎轮廓生成模式,采用了数字化轮廓设计方法,方便了子午线轮胎结构的优化设计;基于数字化轮廓设计方法,对5种结构形式带束层进行了仿真及性能特点的研究,对子午线轮胎带束层结构形式的选择和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完成了驱动轮轮胎、非驱动轮轮胎工作时不同载荷情况下的动态模拟,仿真分析与试验结果符合良好。应用该系统设计的一种高性能子午线轮胎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鉴定结论指出:该系统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科技处供稿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