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化要闻

BUCT news

最新排行

最热排行

从本科教学中走出来的长江学者
2006-04-14 供稿单位:新闻网
      

4月12日下午,我校在会议中心三楼报告厅举办德育报告会,邀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华明教授做题为《教书育人:收获和体会》的报告。我校班主任、辅导员、教学管理人员、部分教师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郭广生副校长主持,任新钢副校长出席了报告会。

王华明教授的报告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对大学教师的自我认识;2、从事教学工作的收获;3、务实与创新:教育与实践。

王华明教授谈到,教师上课、育人是教师的第一任务,教师不同于一般的科研工作者,教师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神圣使命,不能只重视科研而轻视教学,但教师又不能只做教书匠,不从事科研,这样的教师很难把教学内容讲透并与学术前沿相结合,并结合自己的工作谈教学与科研并不对立,教学与科研的水平应该是互相促进的。

王华明教授自1995年以来一直坚持给本科生上课:主要讲授《金属学原理》、《物理冶金原理》、《材料加工工程及自动化》、《金属材料学》 、《合金钢与高温合金》等主要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10余门,亲自指导本科生教学实验和毕业设计,同时担任本科生班主任,对于这么大的工作量王华明教授却在报告中多次提到“收获”这个词,总认为本科教学使自己得到许多,即便是提到“付出”,他也是说“付出总有回报”:

1、在本科教学上的投入“促进特色研究方向的形成,做出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他用生动的事例向大家讲述目前自己的一个非常有特色的研究方向:“过渡金属硅化物高温耐磨耐蚀多功能合金及涂层新材料”的形成,就是源自给本科生讲授《金属学原理》第二章“合金相晶体结构”中“Cr3Si型结构”一节时引起思考和启发,率先在国际上提出“多元过渡金属硅化物高温耐磨耐蚀多功能涂层新材料及其优质涂层激光熔覆制备技术”研究新领域,研究成功Cr3Si/Cr2Ni3Si、Cr13Ni5Si2、 Ti5Si3/Ti2Ni3Si、Co3Mo2Si、Ti2Ni3Si、Mo2Ni3Si/NiSi等耐磨、耐蚀、耐热腐蚀及耐高温氧化、抗烧蚀、摩擦学相容性等性能极其优异的涂层材料新体系,为我国的航天科技进步做出了贡献。

2、担任本科生班主任,收获了快乐。担任班主任时他非常注重班风学风培养,注重言传身教,自己出经费赞助尽力帮助学生们联系到国内最好科研单位实习,所带班级学生直博生占全年级1/2、免试硕士生占全年级1/3、全班2/3学生上研究生,不少学生联系到国外著名院所继续深造。学生们取得的成绩让他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体会到莫大的幸福;

3、担任本科生《材料合成与制备》自主综合教学实验负责人,收获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他利用学院已有最好的科研设施,通过综合应用所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知识,自主完成从材料设计/选择--材料制备/合成--组织分析--性能测试全过程的科研综合实践:使学生有机会深刻认识材料科学“成分/组织”-“合成/制备工艺”-“性能”三大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了解和初步熟悉材料科学的基本科研方法并培养动手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及创新意识 ,正是这些平凡的基础工作,使他获得到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4、带本科生毕业设计,发现新问题、提出课题和新方向。他说本科生很好奇、热情、精力充沛,具有创造性,很多最具创新性的探索研究都先由本科生尝试,学生们作出了很具创造性的研究成果,跟学生们一起学习,收获了新问题、提出课题新方向;

5、带研究生提高了自己学术水平和能力。研究生和导师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对于研究生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他注重给学生创造经费、设施、工作环境等条件,从不因经费问题阻止学生的实验尝试。并通过自己的踏实工作、言传身教,用非常“朴素”的方式引导学生,例如自己每天都加班加点地工作,他相信学生们会从中获得力量,自己对科学的执着和认真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的治学。他提到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要求导师要全身心投入才能“带”、“领”出好学生,导师有责任把学生领上路。

王华明教授始终认为教学使自己受益非浅,总的收获有这么几点:1、逐步学会教知识、教方法、能力培养;2、养成尽职敬业、认真做事做人的习惯;3、加深了基础理论知识、得到更多思考;4、培养了人才、得到快乐;5、促进了科研:因本科生教学内容受启发而探索形成自己的稳定特色研究新方向。

在报告会上,王华明教授以朴实的语言、生动的实例讲述了自己十几年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收获体会,让大家感受到“长江学者”治学的严谨和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无私奉献的风采。

附王华明(2006年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业绩介绍

王华明教授现任北航材料学院材料加工工程系主任、材料加工工程学科责任教授,是北航第一位“洪堡学者”。他在北航开辟“快速凝固激光材料制备与成形”研究新领域,建成先进的“激光材料加工制造技术实验室”;在先进材料快速凝固激光制备加工与成形制造领域取得多项原创性成果,多项成果在航空发动机及飞机上得到应用。作为项目负责人牵头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课题”、“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基金”等重要科研项目20余项,授权与申请发明专利7项。近5年发表论文被SCI、EI及ISTP三大索引收录140余篇,2003年度SCI及SCIE收录论文24篇,高居全校第一。多项成果获“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中航总科技进步奖”等奖励,入选“北京市重大科技成果推广计划”;被授予“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学术带头人”、“美国联合技术公司容闳科技教育奖”、“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优秀青年教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青年科技成就奖”、“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等荣誉。2005年被评为“北京市总工会教育创新标兵”、“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北航共产党员十杰”,并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2006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教务处供稿)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