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校大型精密仪器数量不断增加,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利的保证,这些仪器主要分散在科研课题组管理有些重要研究领域甚至形成一些小规模仪器群组, 因此原有的以两个中心为主的精密仪器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我处经调查研究在国内高校首次提出了建立北京化工大学“大型精密仪器公共服务体系”设想,经校长办公会通过颁发了(2002)5号文件(关于印发北京化工大学大型精密仪器公共服务体系组建方案(试行)的通知,并开始实行。
2004年4月完成北京化工大学“大型精密仪器公共服务体系”组织构建工作,总责任教授(三级岗)1名、责任教授(四级岗)9名全部到位,并且体系内部管理运行也全面启动。
2005年10月26日国资处组织2004/2005学年大型精密仪器使用效益考核和责任教授工作汇报会,各责任教授对一年来的工作进行了总结。
通过总结可以充分看出:我校大型精密仪器管理在责任教授的共同努力下, 有了很大提高, 尤其是分散在科研课题组的大型精密仪器,在责任教授的技术监管与技术资询下,各仪器群组的综合使用效益的发挥明显上了一个台阶,为学校整体学科水平的提高创造了良好条件。
1、责任教授承接和开展了多项纵项、横项科研工作,发表了几十篇高质量的论文,对很多重大科研项目提供了直接参考数据,甚至参与了各类纵项、横项科研项目的关键步骤和重要工作,提高了科研工作水平。例:电镜组参加高分子改进材料结构表征课题、核磁共振波谱仪参与谭天伟教授的863项目的博士指导工作和陈建峰教授的纳米改性材料的研制、红外光谱仪组参加张力群教授纳米改型材料结构表征等项目;
2、在“211工程”和教学经费仪器设备购置过程中,每个责任教授都直接参与相关拟购仪器的调研、招标、签约、实验室改建、仪器安装调试验收等工作,并且严格把关,为购置高质量的大型精密仪器起到了技术监督作用;
3、尤其是分散在科研课题组的大型精密仪器群组,通过责任教授进行技术监管与技术资询,加强了大型精密仪器的技术管理,提高了管理和使用水平,例如:责任教授经常到仪器组了解精密仪器的使用情况,及时进行技术指导,讲解技术规范,同时也为仪器的技术开发和功能开发创造有利条件,提高了整体使用水平;
4、各类大型精密仪器教学科研测试服务任务饱满,工作量大,在责任教授的技术监管与技术资询下仪器测试服务工作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能够进行较高水平的技术咨询和谱图解析工作,未发表高质量的论文提供了参考数据;
5、充分发挥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在全校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的积极作用,2004-2005年三位责任教授先后组织并进行了三次大型精密仪器的专题讲座,如X光衍射仪、电镜、X 光电子能谱仪。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总责任教授还组织分析测试中心相关人员去大庆石化研究院进行仪器分析专题讲座;
6、启动了国家教委大型精密仪器质量论证工作,开展大型精密仪器质量论证是完善我校大型精密仪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利措施,通过认证使我校大型精密仪器出示的数据结果具有法律依据,能够进一步提高我校大型精密仪器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通过认证能够确保我校精密仪器检测的质量、水平更上一个台阶,为提供统一的规范的检测标准和国际接轨创造条件,也对推动我校大型精密仪器测试水平,管理制度的规范化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为大型精密仪器功能开发、人才培养、优质服务创造有利条件。在时间紧、人手少、工作难度大、压力和担子重的情况下总责任教授带领相关大型精密仪器工作人员正在努力完成相关工作。
总之,我校大型精密仪器责任教授虽然上岗时间不长,但是他们的工作成效是有目共睹的,近年来学校加大了各种经费的投入,购置了一大批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如何管好用好这些仪器设备,使有限的投资发挥最大的作用,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北京化工大学“大型精密仪器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各责任教授的及时到位和顺利开展各项工作,有力的推动了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进程,提高了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水平。
国有资产管理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