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下发文件,要求各校在7月5日前上报所有申报2005年度北京市精品课程的材料。
6月15日下午,教务处组织召开了2005年度北京市和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各学院教学院长和精品课程建设负责人。会上,教务处张进明处长介绍了北京和国家级精品课程评选的相关背景情况,并确定我校今年共有17门课程参评北京市精品课程,6门课程有资格冲击国家精品课程。
今年我校的申报课程总数为23门,意味着在短短的20天时间里,任课教师需要完成5000字课程建设报告及3000字申报表的撰写,完成课程概况,课程内容,练习作业,教学课件和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的上网工作。教务处要完成每门课程50分钟的教学录像及录像编辑工作,完成录像及电子文档的刻录,完成申报资料的审核、印刷装订。而这段时间正是毕业生论文答辩,其它在校生期末考试阶段,工作千头万绪。而每门课程的制作时间按最快速度至少需要6小时,为确保7月5日前完成申报资料,每位参与此项工作所有的教师都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
截至目前为止,所有资料都已进入最后审核阶段,相信老师们的努力会换来优异的成绩。
附件1:2005年申报北京市精品课程
1.聚合物加工工程.赵素合.本科
2.信号与系统.赵淑清.本科
3.化学反应工程.郭 锴.本科
4.生物工艺学.谭天伟.本科
5.化工过程控制与仿真实习.吴重光.本科
6.工程力学.崔文勇.本科
7.市场营销学.李五四.本科
8.计算化学.张常群.本科
9.基础化学.李保山.本科
10.有机化学.杜洪光.本科
11.线性代数.姜广峰.本科
12.高等数学.黄晋阳.本科
13.大学物理.祁 欣.本科
14.思想道德修养.张明德.本科
15.大学语文.唐帼丽.本科
16.有机化学.于景华.高职
17.有机分析.张 红.高职
附件2:2005年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
1.高分子化学.张兴英.本科
2.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张卫东.本科
3.管理学.张英奎.本科
4.大学化学实验.杨 屹.本科
5.数学建模.刘 慧.本科
6.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长英.本科
(教务处供稿)